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稻论文

控制水稻源库流性状关键基因Ess1的精细定位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0-33页
    1 作物源库流的研究进展第10-18页
        1.1 源库流的概念第10-12页
        1.2 源、库、流在水稻产量形成中的贡献第12-14页
        1.3 影响水稻库源流关系的因素第14-16页
        1.4 在水稻中已克隆的源库流相关基因第16-18页
    2 植物衰老研究进展第18-31页
        2.1 植物的衰老概述第18-23页
        2.2 水稻早衰研究进展第23-25页
        2.3 与衰老相关基因的克隆第25-31页
    3 研究的目的意义及立项依据第31-33页
        3.1 新基因的发掘和育种应用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第31页
        3.2 “源、库、流”和早衰的综合性状的基因功能研究是提高水稻产量的遗传基础第31-32页
        3.3 精细定位和克隆控制源库流性状关键基因为分子育种提供基因资源第32-33页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33-49页
    1 试验材料第33-34页
        1.1 供试材料第33页
        1.2 主要试剂第33页
        1.3 实验主要仪器和设备第33-34页
        1.4 培养基配方第34页
    2 试验方法第34-49页
        2.1 花粉育性观察第34页
        2.2 石蜡切片第34-36页
        2.3 扫描电镜观察第36-37页
        2.4 透射电镜观察第37-39页
        2.5 叶绿素、SOD和POD酶的测定第39-40页
        2.6 突变体的遗传分析与基因定位第40-43页
        2.7 定位区间内的基因克隆与测序第43-48页
        2.8 定位区间内基因和SAGs(衰老相关基因)表达情况第48-49页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第49-68页
    1 表型分析第49-51页
    2 农艺性状调查结果第51-52页
    3 叶和茎的维管束组织观察第52-55页
    4 叶绿素、SOD和POD的测定第55-56页
    5 叶绿体透射电镜观察第56-60页
    6 ess1基因定位第60-66页
        6.1 遗传分析第60页
        6.2 ess1的初定位第60-62页
        6.3 ess1的精细定位及预测基因第62-66页
    7 SAGs(衰老相关基因)表达情况第66-68页
第四章 讨论第68-75页
    1 ess1是未被克隆的新基因第68页
    2 ess1基因的多效性第68-69页
    3 ess1突变体衰老的分子机理第69-72页
    4 突变体ess1衰老分子机制的推测第72-73页
    5 后续研究设想第73-75页
        5.1 克隆ess1基因第73页
        5.2 转基因功能互补和干涉实验第73页
        5.3 蛋白ESS1介导的衰老的分子机制第73-75页
参考文献第75-86页
补充图第86-97页
致谢第97页

论文共9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聚丙烯接枝改性及其与蒙脱土填充改性研究
下一篇:基于脂肪酸生物标记的芽胞杆菌属分类与系统发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