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3 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1.4 研究依据 | 第13-14页 |
1.4.1 信息茧房 | 第13页 |
1.4.2 中央厨房 | 第13-14页 |
1.4.3 回音室效应 | 第14页 |
1.5 研究思路、方法与创新 | 第14-17页 |
1.5.1 研究思路 | 第14-15页 |
1.5.2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5.3 创新之处 | 第16-17页 |
第2章 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状况 | 第17-23页 |
2.1 电视民生新闻的概念 | 第17页 |
2.2 电视民生新闻的兴起与发展 | 第17-19页 |
2.2.1 电视民生新闻的兴起 | 第17-18页 |
2.2.2 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 | 第18-19页 |
2.3 融媒体背景下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现状 | 第19-23页 |
2.3.1 融媒体的概念 | 第19页 |
2.3.2 融媒体背景下电视民生新闻的现状分析 | 第19-23页 |
第3章 融媒体背景下吉林电视台《守望都市》的传播现状分析 | 第23-39页 |
3.1 《守望都市》栏目的发展概况 | 第23-25页 |
3.1.1 《守望都市》基本情况介绍 | 第23页 |
3.1.2 《守望都市》播出节目内容分析 | 第23-25页 |
3.2 《守望都市》媒介融合的现状 | 第25-35页 |
3.2.1 吉林网络广播电视台 | 第26-27页 |
3.2.2 《守望都市》官方微信公众平台 | 第27-29页 |
3.2.3 《守望都市》新浪官方微博 | 第29-32页 |
3.2.4 《守望都市》与吉视通 | 第32-33页 |
3.2.5 《守望都市》的其它移动端 | 第33-35页 |
3.3 《守望都市》的传播策略分析 | 第35-39页 |
3.3.1 打造融媒体矩阵,重构媒体角色 | 第35-36页 |
3.3.2 更新思维方式,抢占移动互联网市场 | 第36-37页 |
3.3.3 培养年轻受众,再造民生新闻生命力 | 第37页 |
3.3.4 改变表达方式,强化服务意思 | 第37-39页 |
第4章 融媒体背景下电视民生新闻传播策略面临的问题 | 第39-45页 |
4.1 同质化严重导致“信息茧房” | 第39-40页 |
4.1.1 创新力薄弱 | 第39-40页 |
4.1.2 同质化严重 | 第40页 |
4.2 媒介单一导致交互性不足 | 第40-41页 |
4.2.1 多媒体整合欠缺 | 第40页 |
4.2.2 交互性不足 | 第40-41页 |
4.3 求实缺乏导致有效性不高 | 第41-42页 |
4.3.1 求实精神缺乏 | 第41页 |
4.3.2 有效性不高 | 第41-42页 |
4.4 技术落后导致互动性不强 | 第42-43页 |
4.4.1 新媒体的兴起 | 第42页 |
4.4.2 传统媒体技术落后 | 第42-43页 |
4.5 新闻审判导致伦理失范 | 第43-45页 |
4.5.1 新闻审判倾向严重 | 第43页 |
4.5.2 新闻伦理偏失 | 第43-45页 |
第5章 融媒体背景下电视民生新闻的传播策略问题的解决对策 | 第45-50页 |
5.1 优化传播观念,力克“同质”之弊 | 第45页 |
5.2 深度媒体融合,打造“中央厨房” | 第45-47页 |
5.3 多领域延伸,力避“回音室效应” | 第47-48页 |
5.4 个性化推送,推广新技术运用 | 第48页 |
5.4.1 数据化 | 第48页 |
5.4.2 智能化 | 第48页 |
5.5 提高记者素养,打造全媒体队伍 | 第48-50页 |
5.5.1 重塑新闻理想,树立互联网思维 | 第49页 |
5.5.2 打造“一专多能”的全媒体采编团队 | 第49-50页 |
第6章 结论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作者简介 | 第54-55页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