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12-13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3-26页 |
西医综述 | 第13-21页 |
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 第13-14页 |
1.1 慢阻肺急性加重 | 第13-14页 |
1.2 慢阻肺的共患疾病 | 第14页 |
2 外周动脉疾病 | 第14-18页 |
2.1 外周动脉疾病的定义及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2.2 外周动脉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 | 第15-16页 |
2.3 外周动脉疾病的危险因素及发病机制 | 第16页 |
2.4 外周动脉疾病的诊断与评估 | 第16-17页 |
2.5 外周动脉疾病的管理与治疗 | 第17-18页 |
3 慢阻肺合并外周动脉疾病的研究进展 | 第18-21页 |
3.1 慢阻肺与外周动脉疾病的关系 | 第18页 |
3.2 慢阻肺合并外周动脉疾病的发病机制 | 第18-19页 |
3.3 外周动脉疾病对慢阻肺患者的影响 | 第19-20页 |
3.4 慢阻肺合并外周动脉疾病的治疗 | 第20-21页 |
中医综述 | 第21-26页 |
1 慢阻肺的中医诊疗进展 | 第21-23页 |
1.1 慢阻肺的中医病名 | 第21页 |
1.2 慢阻肺的病因病机 | 第21-22页 |
1.3 慢阻肺的证候分型研究 | 第22-23页 |
2 外周动脉疾病的中医诊疗进展 | 第23-24页 |
2.1 外周动脉疾病的中医病名 | 第23页 |
2.2 外周动脉疾病的病因病机 | 第23-24页 |
2.3 外周动脉疾病的证型证素研究 | 第24页 |
3 慢阻肺合并外周动脉疾病的中医研究进展 | 第24-26页 |
3.1 相关病因病机 | 第24-25页 |
3.2 相关证型证素研究 | 第25-26页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第26-45页 |
前言 | 第26-27页 |
1. 临床资料 | 第27-29页 |
1.1 病例来源 | 第27页 |
1.2 西医诊断标准 | 第27页 |
1.3 中医证型诊断标准 | 第27-28页 |
1.4 纳入病例标准 | 第28-29页 |
1.5 排除病例标准 | 第29页 |
1.6 剔除与脱落标准 | 第29页 |
2 研究方法 | 第29-32页 |
2.1 基础资料 | 第29页 |
2.2 超声检查 | 第29页 |
2.3 实验室检查 | 第29页 |
2.4 mMRC分级 | 第29-30页 |
2.5 CAT评分 | 第30页 |
2.6 中医证候分型 | 第30-31页 |
2.7 数据分析 | 第31页 |
2.8 技术路线图 | 第31页 |
2.9 统计方法 | 第31-32页 |
3 结果 | 第32-40页 |
3.1 基础资料 | 第32-33页 |
3.2 1年内急性加重次数 | 第33页 |
3.3 本次住院时间 | 第33-34页 |
3.4 mMRC分级 | 第34-35页 |
3.5 CAT评分 | 第35页 |
3.6 WBC、RBC、HGB、PLT | 第35页 |
3.7 PCT、HsCRP、ESR、TNF-α | 第35-36页 |
3.8 Fbg、D-Di | 第36页 |
3.9 IgA、IgG、IgM、IgE | 第36-37页 |
3.10 中医证型分布 | 第37-38页 |
3.11 实证证型分布 | 第38-39页 |
3.12 虚证证型分布 | 第39页 |
3.13 合并外周动脉疾病的影响因素 | 第39-40页 |
4 小结 | 第40-41页 |
5 讨论 | 第41-45页 |
5.1 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合并外周动脉疾病的患病率 | 第41页 |
5.2 合并外周动脉疾病对慢阻肺患者健康水平、生活质量的影响 | 第41-42页 |
5.3 慢阻肺患者合并外周动脉疾病的实验室特点 | 第42页 |
5.4 慢阻肺患者合并外周动脉疾病的危险因素 | 第42-43页 |
5.5 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 | 第43-45页 |
结语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4页 |
附件 | 第54-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