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发展历史与研究现状 | 第11-17页 |
1.2.1 发展历史 | 第11-13页 |
1.2.2 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第二章 环焦反射面天线赋形优化设计 | 第18-37页 |
2.1 引言 | 第18页 |
2.2 环焦天线的工作原理 | 第18-22页 |
2.2.1 环焦天线的概念和分类 | 第18页 |
2.2.2 环焦天线的几何参数 | 第18-22页 |
2.3 基于优化算法的赋形方法 | 第22-30页 |
2.3.1 环焦天线的赋形函数展开 | 第23-26页 |
2.3.2 基于遗传算法的优化方案 | 第26-30页 |
2.4 0.6m环焦天线优化设计 | 第30-36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三章 平面反射阵作副反射面的研究 | 第37-56页 |
3.1 引言 | 第37页 |
3.2 平面反射阵的工作原理 | 第37-40页 |
3.2.1 平面反射阵的基本工作原理 | 第37-39页 |
3.2.2 平面反射阵作副反射面的工作原理 | 第39-40页 |
3.3 平面反射阵作副反射面的设计方法 | 第40-43页 |
3.4 平面反射阵在环焦天线中作副反射面的研究 | 第43-55页 |
3.4.1 平面反射阵口面相位分布设计 | 第43-49页 |
3.4.2 平面反射阵单元及阵列设计 | 第49-52页 |
3.4.3 平面反射阵作副反射面结果分析 | 第52-5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四章 基于平面反射阵作副反射面的双频环焦天线设计 | 第56-75页 |
4.1 引言 | 第56页 |
4.2 双频平面反射阵单元设计 | 第56-64页 |
4.2.1 传统双频单元设计方法 | 第56-60页 |
4.2.2 双频单元结构 | 第60-61页 |
4.2.3 双频单元分析 | 第61-64页 |
4.3 基于双频副反射阵的双频环焦天线的设计 | 第64-70页 |
4.3.1 双频阵列口面相位分布 | 第65-66页 |
4.3.2 双频阵列单元匹配优化方法 | 第66-67页 |
4.3.3 双频环焦天线的设计仿真 | 第67-70页 |
4.4 双频环焦天线的加工与测试 | 第70-7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第五章 结束语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0页 |
硕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