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SN中的能量空洞检测与能量补充策略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能量空洞 | 第10-11页 |
1.2 能量空洞的形成 | 第11-12页 |
1.3 避免能量空洞的策略 | 第12-15页 |
1.4 实现无能量空洞的可行性 | 第15-16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16-17页 |
第二章 缓解能量空洞的数学模型 | 第17-32页 |
2.1 实验测量值与问题发现 | 第17-19页 |
2.2 网络模型 | 第19-21页 |
2.2.1 实际情况下的WSN | 第20-21页 |
2.2.2 理想情况下的网络模型 | 第21页 |
2.3 能耗模型 | 第21-23页 |
2.3.1 对能耗模型的定义 | 第21-22页 |
2.3.2 基于实测数据的能耗公式 | 第22-23页 |
2.4 本文的数学模型 | 第23-27页 |
2.4.1 建模依据 | 第23-24页 |
2.4.2 目标函数 | 第24页 |
2.4.3 约束条件 | 第24-25页 |
2.4.5 基于数学模型的实例 | 第25-27页 |
2.5 原模型的问题 | 第27页 |
2.6 最优化问题 | 第27-30页 |
2.6.1 最优化问题的概念 | 第27页 |
2.6.2 已存在的优化理论 | 第27-28页 |
2.6.3 凸优化理论 | 第28-29页 |
2.6.4 最小费用最大流理论 | 第29-30页 |
2.7 对模型的优化后的结果 | 第30-31页 |
2.8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缓解能量空洞的算法 | 第32-41页 |
3.1 节点部署策略 | 第32-36页 |
3.1.1 基于RPL部署的WSN | 第33-36页 |
3.2 分支定界法的简介 | 第36-37页 |
3.2.1 传统的分支定界法 | 第36-37页 |
3.2.2 传统分支定界法的缺陷 | 第37页 |
3.3 对于分支定界法的改进 | 第37-3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第四章 实验仿真及结果分析 | 第41-50页 |
4.1 仿真环境 | 第41-44页 |
4.1.1 基于Matlab的仿真平台 | 第41页 |
4.1.2 基于Lingo的仿真平台 | 第41-42页 |
4.1.3 网络部署 | 第42-43页 |
4.1.4 仿真参数 | 第43-44页 |
4.2 仿真结果 | 第44-47页 |
4.3 运行结果 | 第47-4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0-52页 |
5.1 总结 | 第50页 |
5.2 展望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