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药学论文--药物基础科学论文--药物化学论文

吲哚美辛介导的肿瘤靶向乏氧激活型诊疗前药的合成与抗肿瘤活性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引言第11-12页
第1章 小分子诊断治疗抗肿瘤前药的研究进展第12-23页
    1.1 小分子诊断治疗抗肿瘤前药的组成第12-13页
    1.2 小分子诊断治疗抗肿瘤前药的分类第13-21页
        1.2.1 GSH激活型诊断治疗抗肿瘤前药第13-14页
        1.2.2 pH激活型诊断治疗抗肿瘤前药第14-17页
        1.2.3 H_2O_2激活型诊断治疗抗肿瘤前药第17-19页
        1.2.4 光激活型诊断治疗抗肿瘤前药第19页
        1.2.5 乏氧激活型诊断治疗抗肿瘤前药第19-21页
    1.3 立题依据第21-23页
第2章 吲哚美辛介导的肿瘤靶向乏氧激活型诊疗前药IMC-FDU-YNB-NO_2的合成及表征第23-34页
    2.1 实验部分第23-32页
        2.1.1 试剂与仪器第23-24页
        2.1.2 IMC-FDU-YNB-NO_2的合成及表征第24-32页
    2.2 结果与讨论第32-33页
    2.3 小结第33-34页
第3章 吲哚美辛介导的肿瘤靶向乏氧激活型诊疗前药IMC-FDU-YNB-NO_2的作用机制第34-43页
    3.1 实验部分第34-37页
        3.1.1 试剂与仪器第34-35页
        3.1.2 IMC-FDU-YNB-NO_2紫外吸收及荧光光谱的测定第35-36页
        3.1.3 IMC-FDU-YNB-NO_2在血清中稳定性的测定第36页
        3.1.4 IMC-FDU-YNB-NO_2选择性的测定第36页
        3.1.5 IMC-FDU-YNB-NO_2还原产物的测定第36-37页
        3.1.6 乏氧孵育时间对IMC-FDU-YNB-NO_2药物释放量影响的测定第37页
    3.2 结果与讨论第37-42页
        3.2.1 IMC-FDU-YNB-NO_2的光谱学性质第37-39页
        3.2.2 血清对IMC-FDU-YNB-NO_2稳定性的影响第39-40页
        3.2.3 IMC-FDU-YNB-NO_2的选择性第40页
        3.2.4 IMC-FDU-YNB-NO_2的释药机制第40-42页
        3.2.5 乏氧孵育时间对IMC-FDU-YNB-NO_2活性药物释放率的影响第42页
    3.3 小结第42-43页
第4章 吲哚美辛介导的肿瘤靶向乏氧激活型诊疗前药IMC-FDU-YNB-NO_2体内外抗肿瘤活性评价第43-55页
    4.1 实验部分第43-47页
        4.1.1 试剂与仪器第43-44页
        4.1.2 IMC-FDU-YNB-NO_2、FDU和IMC-TZBCM体外细胞毒性的测定第44-45页
        4.1.3 共聚焦荧光成像第45-46页
        4.1.4 生物相容性的测定第46页
        4.1.5 IMC-FDU-YNB-NO_2体内抗肿瘤活性的测定第46-47页
    4.2 结果与讨论第47-54页
        4.2.1 IMC-FDU-YNB-NO_2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第47-48页
        4.2.2 乏氧程度对IMC-FDU-YNB-NO_2孵育的HepG-2细胞内荧光强度的影响第48-50页
        4.2.3 IMC-FDU-YNB-NO_2的靶向性能的评价第50-51页
        4.2.4 生物相容性第51页
        4.2.5 体内抗肿瘤活性评价第51-54页
    4.3 小结第54-55页
结论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62页
附录第62-81页
致谢第81-82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第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PEI接枝环氧基功能化磁性微球及其应用
下一篇:杂杯[2]芳烃[2]三嗪衍生物的合成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