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企业财务管理论文

上市公司盈利能力评价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中国汽车制造业为例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6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9-10页
        1.1.1 研究背景第9页
        1.1.2 研究意义第9-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4页
        1.2.1 国外研究第10-12页
        1.2.2 国内研究第12-13页
        1.2.3 国内外研究存在的问题第13-14页
    1.3 研究结构及思路第14-15页
    1.4 创新点第15-16页
第二章 盈利能力评价的理论基础及指标体系的建立第16-25页
    2.1 盈利能力界定第16-17页
    2.2 盈利能力核心内容第17-20页
        2.2.1 企业获利性第17-18页
        2.2.2 盈利收现性第18页
        2.2.3 盈利稳定性第18-19页
        2.2.4 盈利增长性第19-20页
    2.3 盈利能力评价方法第20-21页
        2.3.1 因子分析法第20页
        2.3.2 基于熵权的TOPSIS法第20-21页
    2.4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第21-25页
        2.4.1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原则第21-23页
        2.4.2 盈利能力评价指标选择和体系建立第23-25页
第三章 我国汽车制造业上市公司盈利能力评价第25-40页
    3.1 我国汽车制造业现状第25-26页
    3.2 汽车制造业2013年盈利能力评价第26-35页
        3.2.1 盈利指标静态分析第26-28页
        3.2.2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盈利能力评价第28-33页
        3.2.3 各区域盈利能力差异第33-34页
        3.2.4 子行业盈利能力差异第34-35页
    3.3 我国汽车制造业五年内盈利能力组成部分评价第35-40页
        3.3.1 企业获利性分析第36-37页
        3.3.2 盈利收现性分析第37-38页
        3.3.3 盈利稳定性分析第38页
        3.3.4 盈利增长性分析第38-40页
第四章 盈利能力影响因素分析第40-45页
    4.1 盈利能力影响因素及相关假设第40-42页
        4.1.1 影响因素分析第40-42页
        4.1.2 相关假设第42页
    4.2 盈利能力影响因素实证分析第42-45页
第五章 结论和展望第45-48页
    5.1 结论第45-46页
    5.2 关于提高我国汽车制造业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建议第46-47页
    5.3 研究展望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1页
附录第51-53页
致谢第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C2C模式的双向电子商务信用评价模型研究
下一篇:哈佛分析框架在A煤炭企业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