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4页 |
1.1.1 资金流的协调成为供应链管理的研究热点 | 第10页 |
1.1.2 中小医药生产企业面临的融资困境 | 第10-12页 |
1.1.3 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业务发展需要 | 第12-13页 |
1.1.4 物流企业的蓬勃发展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9页 |
1.2.1 医药供应链金融服务 | 第15页 |
1.2.2 供应链运营管理和供应链金融结合的企业的融资与运营决策 | 第15-17页 |
1.2.3 供应链应收账款融资服务 | 第17-18页 |
1.2.4 研究现状总结 | 第18-19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19页 |
1.4 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 第19-21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1.4.2 主要创新点 | 第20-21页 |
1.5 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 | 第21-23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研究 | 第23-31页 |
2.1 医药供应链理论 | 第23-26页 |
2.1.1 传统的医药流通模式 | 第23-24页 |
2.1.2 政府集中采购下的药品流通模式 | 第24-25页 |
2.1.3 医药供应链资金流问题的解决途径 | 第25-26页 |
2.2 应收账款融资理论 | 第26-29页 |
2.2.1 应收账款融资的涵义和优势 | 第26-27页 |
2.2.2 应收账款融资分类及特点 | 第27-29页 |
2.2.3 应收账款质押融资模式 | 第29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9-31页 |
第三章 基于应收账款融资的生产和融资联合决策 | 第31-47页 |
3.1 经典报童模型 | 第31页 |
3.2 模型拓展和模型假设 | 第31-33页 |
3.3 变量定义 | 第33-34页 |
3.4 生产能力约束生产商的融资与生产决策 | 第34-43页 |
3.4.1 生产商生产能力充足时最优生产决策 | 第34-36页 |
3.4.2 生产商生产能力不足时最优生产决策 | 第36-38页 |
3.4.3 应收账款融资模式下的最优生产和融资决策 | 第38-42页 |
3.4.4 生产商的批发价格决策 | 第42-43页 |
3.5 供应链应收账款融资模式与传统供应链模式比较 | 第43-45页 |
3.5.1 传统供应链模式下金融供应链三方收益分析 | 第43-44页 |
3.5.2 供应链应收账款融资模式金融供应链三方收益分析 | 第44-45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第四章 应收账款融资下的银企Stackelberg博弈分析 | 第47-58页 |
4.1 模型假设 | 第47页 |
4.2 变量定义 | 第47-48页 |
4.3 传统应收账款融资模式下银企Stackelberg博弈 | 第48-54页 |
4.3.1 模型构建 | 第48-49页 |
4.3.2 企业融资决策影响因素 | 第49-51页 |
4.3.3 银行放贷决策的影响因素 | 第51-53页 |
4.3.4 博弈均衡分析 | 第53-54页 |
4.4 供应链应收账款融资模式下银企Stackelberg博弈 | 第54-57页 |
4.4.1 融资企业违约信誉损失对银行放贷决策的影响 | 第54-55页 |
4.4.2 博弈均衡分析 | 第55-57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五章 实例分析 | 第58-67页 |
5.1 案例背景介绍 | 第58-63页 |
5.1.1 Z药业企业概况 | 第58页 |
5.1.2 Z药业应收账款管理现状 | 第58-61页 |
5.1.3 中国农业银行针对Z药业采取的应收账款融资授信方案 | 第61-63页 |
5.2 案例模型化 | 第63页 |
5.3 结果分析 | 第63-66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 第67-69页 |
6.1 结论 | 第67-68页 |
6.2 展望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附录 | 第73-7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附件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