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北斗卫星反射信号的海面高度测量方法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0页 |
1.1 引言 | 第14-15页 |
1.2 课题背景及意义 | 第15-17页 |
1.2.1 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5-16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1.3 课题来源和立意 | 第17页 |
1.4 论文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第17-20页 |
第二章 北斗反射信号测高技术原理 | 第20-32页 |
2.1 北斗卫星概述 | 第20-23页 |
2.1.1 测距码的生成 | 第20-21页 |
2.1.2 G_(B11),码的特性分析 | 第21-23页 |
2.2 反射信号特性 | 第23-27页 |
2.2.1 反射信号概述 | 第23-24页 |
2.2.2 反射信号相关函数 | 第24-27页 |
2.3 几种测高方法比较 | 第27-30页 |
2.3.1 基于码延迟的测高方法 | 第28-29页 |
2.3.2 基于载波相位延迟的测高方法 | 第29页 |
2.3.3 基于载波频率延迟的测高方法 | 第29-3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0-32页 |
第三章 北斗反射信号测高模型构建 | 第32-44页 |
3.1 忽略地球曲率的条件推导 | 第32-34页 |
3.2 测高几何关系 | 第34-35页 |
3.3 北斗反射信号测高模型 | 第35-41页 |
3.3.1 北斗GEO卫星位置计算 | 第35-37页 |
3.3.2 天线覆盖区域计算 | 第37-38页 |
3.3.3 水面散射模型 | 第38-39页 |
3.3.4 路径延迟模型 | 第39-41页 |
3.4 测量误差分析 | 第41-4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第四章 基于码相位的海面高度测量实现方法研究 | 第44-60页 |
4.1 信号接收与处理总体结构 | 第44页 |
4.2 直射信号处理过程 | 第44-48页 |
4.2.1 直射信号捕获算法 | 第44-46页 |
4.2.2 直射信号跟踪过程 | 第46-48页 |
4.3 反射信号相关处理 | 第48-51页 |
4.3.1 反射信号码同步、载波同步 | 第49-50页 |
4.3.2 相干累加与非相干累加 | 第50-51页 |
4.4 码相位测高方法研究 | 第51-58页 |
4.4.1 梯度突变点算法 | 第52-54页 |
4.4.2 曲线拟合 | 第54-56页 |
4.4.3 实验数据验证 | 第56-58页 |
4.5 码相位测高精度分析 | 第58-59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五章 测高软件系统设计与开发 | 第60-74页 |
5.1 软件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 第60-61页 |
5.2 各模块设计与实现 | 第61-66页 |
5.2.1 数据通信模块 | 第61-62页 |
5.2.2 卫星位置计算模块 | 第62-65页 |
5.2.3 海面高度反演模块 | 第65-66页 |
5.3 实验验证及分析 | 第66-73页 |
5.3.1 实验设计与实现 | 第66-69页 |
5.3.2 测高结果分析 | 第69-7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4-76页 |
6.1 论文的研究成果 | 第74页 |
6.2 进一步工作展望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0页 |
致谢 | 第80-82页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2-84页 |
作者与导师简介 | 第84-85页 |
附件 | 第85-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