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自动化元件、部件论文--发送器(变换器)、传感器论文--传感器的应用论文

无源感知网络数据传输方案及其优化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1章 绪论第12-20页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第12-13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7页
        1.2.1 能量捕获和管理第13-14页
        1.2.2 路由协议第14-15页
        1.2.3 可靠数据传递第15-16页
        1.2.4 数据收集第16-17页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之处第17-18页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第18-20页
第2章 无源感知网络相关理论和技术第20-37页
    2.1 无源感知网络概述第20-28页
        2.1.1 无源感知网络的特点第20-22页
        2.1.2 基于IEEE 802.15.4标准的无源感知网络第22-27页
        2.1.3 主要的能量捕获技术第27-28页
    2.2 物联网概述第28-30页
    2.3 6LoWPAN协议第30-32页
    2.4 可靠数据传递技术第32-36页
        2.4.1 自动请求重传第33页
        2.4.2 网络编码第33-35页
        2.4.3 数据包分块重传第35-36页
    2.5 本章小结第36-37页
第3章 无源感知网络中低时延的IPv6包传递方案第37-61页
    3.1 研究动机第37-38页
    3.2 时延感知的IPv6包传递方案第38-43页
        3.2.1 无线信道模型和能耗模型第38-39页
        3.2.2 网关和节点的操作步骤第39-43页
    3.3 IPv6包的传递时延及其优化第43-51页
        3.3.1 IPv6包的时间线第43-44页
        3.3.2 每一跳的传输时延和能耗第44-48页
        3.3.3 路径的端到端时延第48-51页
        3.3.4 时延的优化第51页
    3.4 仿真验证与性能评估第51-59页
    3.5 本章小结第59-61页
第4章 无源感知网络中基于块校验的可靠数据收集方案第61-78页
    4.1 研究动机第61-63页
    4.2 基于块校验的可靠数据收集方案第63-66页
        4.2.1 sink的操作过程第64-65页
        4.2.2 节点的操作过程第65-66页
    4.3 关键性能指标和数据传递参数的确定第66-71页
        4.3.1 充电时间第66页
        4.3.2 传输一个数据包的平均能耗和平均时延第66-69页
        4.3.3 吞吐率、数据包递交率和能效第69-70页
        4.3.4 数据传递参数的确定第70-71页
    4.4 性能评估第71-76页
    4.5 本章小结第76-78页
第5章 无源感知网络中高能效数据收集方案第78-94页
    5.1 研究动机第78-79页
    5.2 射频供能数据收集方案第79-80页
        5.2.1 数据收集周期第79-80页
        5.2.2 操作流程第80页
    5.3 关键性能指标和网络效用的优化第80-89页
        5.3.1 充电时间和节点的剩余能量第80-81页
        5.3.2 节点传输一个数据包的平均能耗和平均时延第81-87页
        5.3.3 网络吞吐率、能效和效用第87-88页
        5.3.4 网络效用的优化第88-89页
    5.4 仿真验证与性能评估第89-93页
    5.5 本章小结第93-94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94-96页
    6.1 结论第94-95页
    6.2 展望第95-96页
参考文献第96-103页
致谢第103-104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104页

论文共10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确定性时延Petri网带权标记图的性能优化
下一篇:政府政策对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支持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