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引言 | 第8-17页 |
(一)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 第8-9页 |
1.研究背景 | 第8页 |
2.研究目的 | 第8页 |
3.研究意义 | 第8-9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9-14页 |
1.国外研究综述 | 第9-13页 |
2.国内研究综述 | 第13-14页 |
(三)研究思路 | 第14-15页 |
(四)研究创新与不足 | 第15-17页 |
1.研究创新之处 | 第15-16页 |
2.研究不足之处 | 第16-17页 |
一、常态市场社会相关概念及其职能界定 | 第17-24页 |
(一)市场 | 第17-19页 |
1.市场概念的起源与发展 | 第17-18页 |
2.市场基本职能的界定 | 第18-19页 |
(二)政府 | 第19-20页 |
1.政府概念的确立 | 第19页 |
2.政府基本职能的界定 | 第19-20页 |
(三)市民社会 | 第20-22页 |
1.市民社会概念的演变 | 第20-21页 |
2.市民社会基本职能的界定 | 第21-22页 |
(四)市场社会 | 第22-24页 |
1.市场社会的起源 | 第22页 |
2.市场社会概念的界定 | 第22-24页 |
二、常态市场社会的基本要素 | 第24-38页 |
(一)世俗化:市场社会的前提 | 第24-25页 |
(二)契约化:市场社会的开端 | 第25-26页 |
(三)非人格化:市场社会的基础 | 第26-27页 |
(四)自治化:市场社会的核心 | 第27-29页 |
1.观念的自治化 | 第27-28页 |
2.商业的自治化 | 第28-29页 |
(五)公民概念人本化:市场社会的支柱 | 第29-31页 |
(六)所有权神圣化:市场社会的根基 | 第31-32页 |
(七)法制化:市场社会的保障 | 第32-34页 |
(八)司法独立化:市场社会的要求 | 第34-35页 |
(九)非疆域化:市场社会的趋势 | 第35-38页 |
三、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社会对中国完成社会转型的重要意义 | 第38-42页 |
(一)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社会有益于中国实现现代化 | 第38-39页 |
(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社会有益于解决当前国内外的矛盾与问题 | 第39-40页 |
(三)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社会有益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构与完善 | 第40-42页 |
结语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