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内科论文--脏腑病证论文--心系病证论文--胸痹(真心痛)论文

胸痹心痛证治文献整理研究

摘要第2-4页
Abstract第4-6页
引言第9-13页
第一章 胸痹心痛相关病名源流考辨第13-43页
第二章 胸痹心痛证候分析第43-83页
    第一节 证候系统分析源流第43-47页
    第二节 胸痹心痛致病诱因第47-55页
        一、内所因第47-48页
        二、外所因第48-53页
        三、不内外因第53页
        四、内外共因第53-55页
    第三节 冠心病及胸痹心痛的病因病机第55-57页
    第四节 历代相关病机思想考辨第57-80页
        一、气虚血虚、阳气本虚思想第57-59页
        三、寒凝心脉、气滞心胸思想第59页
        四、内热痰热、郁热实证思想第59-61页
        五、七情不荣、心因内伤思想第61-62页
        六、痰湿痰饮、痰浊闭阻思想第62-64页
        七、血瘀凝滞、血瘀闭阻思想第64-66页
        八、脏腑亏损、不荣则痛思想第66-67页
        九、本虚标实、标本相兼思想第67页
        十、热毒闭心、毒邪致病思想第67-72页
        十一、营泣卫除、损心失合思想第72-74页
        十二、久痛入络、邪犯心包思想第74-76页
        十三、正气不足、内外风邪思想第76-78页
        十四、职业疲劳、过劳猝死思想第78-80页
    第五节 现代的认识与评价第80-83页
第四章 辨证分型及论治方法整理第83-136页
    第一节 论治方法及组方遣药第83-126页
        一、芳香走窜、温经定痛法第83-86页
        二、活血化瘀、血实决之法第86-89页
        三、破血逐瘀、益气活血法第89-92页
        四、化痰蠲饮、补肾益气法第92-94页
        五、气虚痰阻、痰瘀同治法第94-96页
        六、辛热散寒、温通心阳法第96-98页
        七、热证解郁、清热温阳法第98-100页
        八、清热活血、祛瘀解毒法第100-104页
        九、滋补营血、推动卫气法第104-106页
        十、调和脾胃、心无凝滞法第106-109页
        十一、理气条达、木气冲和法第109-111页
        十二、水火调和、补阳益气法第111-112页
        十三、祛除邪实、扶正固本法第112-114页
        十四、以辛为泄、疏风通络法第114-116页
        十五、疏散外风、搜剔内风法第116-118页
        十六、健脾益气、滋阴补血法第118-120页
        十七、五脏相关、调和同治法第120-124页
        十八、辛温散结、宣痹通阳法第124-126页
    第二节 辨证分型之沿革第126-127页
    第三节 胸痹心痛的类型及辨证分型第127-136页
        一、胸痹心痛(冠心病)之类型第127页
        二、近期胸痹心痛(冠心病)之辨证分型第127-129页
        三、2012年中医诊疗方案胸痹心痛(冠心病)之辨证分型第129-132页
        四、现代胸痹心痛(冠心病)之辨证分型第132-136页
第五章 结语第136-141页
    第一节 结论第136-137页
    第二节 讨论与建议第137-141页
        一、讨论第137-139页
        二、建议第139-141页
参考文献第141-151页
附录第151-157页
目录第157-166页
致谢第166-167页
详细摘要第167-174页

论文共1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地质灾害高精度GPS监测关键技术研究
下一篇:青藏高原传统发酵牦牛奶中乳酸菌多样性及其益生功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