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9-11页 |
ABSTRACT | 第11-12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3-37页 |
1.1 引言 | 第13页 |
1.2 介孔材料的发展概述 | 第13-19页 |
1.2.1 介孔材料的特征及分类 | 第14-15页 |
1.2.2 介孔材料的合成方法与过程 | 第15-16页 |
1.2.3 介孔材料的合成机理 | 第16-19页 |
1.2.3.1 液晶模板机理 | 第16-17页 |
1.2.3.2 协同作用机理 | 第17页 |
1.2.3.3 电荷密度匹配机理 | 第17-18页 |
1.2.3.4 广义液晶模板机理 | 第18-19页 |
1.3 介孔分子筛 SBA-15 的研究进展 | 第19-26页 |
1.3.1 介孔分子筛 SBA-15 的研究进展 | 第19-20页 |
1.3.2 SBA-15 的合成研究 | 第20-21页 |
1.3.2.1 SBA-15 的合成 | 第20页 |
1.3.2.2 SBA-15 的合成机理 | 第20页 |
1.3.2.3 合成 SBA-15 的结构的影响 | 第20-21页 |
1.3.3 SBA-15 的化学改性 | 第21-24页 |
1.3.4 SBA-15 在催化反应中的应用 | 第24-26页 |
1.4 增塑剂的概述 | 第26-28页 |
1.4.1 偏苯三酸酯类增塑剂的概述 | 第26-27页 |
1.4.2 柠檬酸酯类增塑剂的概述 | 第27-28页 |
1.5 本文思路及方案计划 | 第28-30页 |
1.5.1 本文思路 | 第28-29页 |
1.5.2 设计方案 | 第29-30页 |
参考文献 | 第30-37页 |
第二章 介孔分子筛 SO_4~(2-)/ AL-SBA-15 催化合成偏苯三酸三辛酯 | 第37-51页 |
2.1 引言 | 第37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37-39页 |
2.2.1 试剂与仪器 | 第37-38页 |
2.2.2 反应原理 | 第38页 |
2.2.3 催化剂的制备 | 第38-39页 |
2.2.3.1 Al-SBA-15 介孔分子筛的制备 | 第38-39页 |
2.2.3.2 SO_4~(2-)/Al-SBA-15 催化剂的制备 | 第39页 |
2.2.4 偏苯三酸三辛酯的合成 | 第39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9-48页 |
2.3.1 催化剂的表征 | 第39-43页 |
2.3.1.1 X-射线衍射分析(XRD) | 第39-40页 |
2.3.1.2 透射电镜分析(TEM) | 第40-41页 |
2.3.1.3 孔径与比表面积分析(BET) | 第41-42页 |
2.3.1.4 热失重分析(TGA) | 第42-43页 |
2.3.2 催化剂活性评价 | 第43-48页 |
2.3.2.1 催化剂硅铝摩尔比对酯化反应的影响 | 第43-44页 |
2.3.2.2 不同浓度硫酸浸渍的催化剂对酯化反应的影响 | 第44页 |
2.3.2.3 反应物酸酐与醇摩尔比对酯化反应的影响 | 第44-45页 |
2.3.2.4 催化剂用量对酯化反应的影响 | 第45-46页 |
2.3.2.5 反应温度对酯化反应的影响 | 第46页 |
2.3.2.6 反应时间对酯化反应的影响 | 第46-47页 |
2.3.2.7 催化剂重复使用性能 | 第47页 |
2.3.2.8 催化剂的再生 | 第47-48页 |
2.4 结论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第三章 疏水性双功能介孔固体酸催化偏苯三酸三辛酯的合成 | 第51-66页 |
3.1 引言 | 第51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51-53页 |
3.2.1 试剂与仪器 | 第51-52页 |
3.2.2 反应原理 | 第52页 |
3.2.3 催化剂的合成 | 第52-53页 |
3.2.3.1 SBA-15-SO_3H 的合成 | 第52页 |
3.2.3.2 CH_3-SBA-15-SO_3H 的合成 | 第52-53页 |
3.2.3.3 C_8H_(17)-SBA-15-SO_3H 的合成 | 第53页 |
3.2.3.4 C_(12)H_(25)-SBA-15-SO_3H 的合成 | 第53页 |
3.2.4 偏苯三酸三辛酯的合成 | 第53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53-62页 |
3.3.1 催化剂的表征 | 第53-58页 |
3.3.1.1 X-射线衍射分析(XRD) | 第53-54页 |
3.3.1.2 透射电镜分析(TEM) | 第54-55页 |
3.3.1.3 孔径及比表面分析(BET) | 第55-57页 |
3.3.1.4 热失重分析(TGA) | 第57-58页 |
3.3.2 催化剂的活性评价 | 第58-62页 |
3.3.2.1 正交试验 | 第58-61页 |
3.3.2.2 催化剂用量对酯化反应的影响 | 第61页 |
3.3.2.3 催化剂重复使用性能 | 第61-62页 |
3.4 结论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第四章 有机-无机复合改性的介孔固体酸在酯化反应中的催化性能研究 | 第66-80页 |
4.1 引言 | 第66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66-69页 |
4.2.1 试剂与仪器 | 第66-67页 |
4.2.2 反应原理 | 第67页 |
4.2.3 催化剂的合成 | 第67-68页 |
4.2.3.1 SBA-15-SO_3H 的合成 | 第67-68页 |
4.2.3.2 Al-SBA-15-SO_3H 的合成 | 第68页 |
4.2.3.3 Nb-SBA-15-SO_3H (d) 的合成 | 第68页 |
4.2.3.4 Nb-SBA-15-SO_3H (p) 的合成 | 第68页 |
4.2.4 柠檬酸三辛酯的合成 | 第68-69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69-77页 |
4.3.1 催化剂的表征 | 第69-73页 |
4.3.1.1 X-射线衍射分析(XRD) | 第69-70页 |
4.3.1.2 透射电镜分析(TEM) | 第70页 |
4.3.1.3 孔径及比表面分析(BET) | 第70-72页 |
4.3.1.4 热失重分析(TGA) | 第72-73页 |
4.3.2 催化剂的活性评价 | 第73-77页 |
4.3.2.1 不同催化剂对酯化反应的影响 | 第73页 |
4.3.2.2 反应物摩尔比对酯化反应的影响 | 第73-74页 |
4.3.2.3 催化剂用量对酯化反应的影响 | 第74-75页 |
4.3.2.4 反应温度对酯化反应的影响 | 第75页 |
4.3.2.5 反应时间对酯化反应的影响 | 第75-76页 |
4.3.2.6 催化剂的重复使用性能 | 第76-77页 |
4.4 结论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0页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80-81页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