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村经济结构与体制论文--土地问题论文

成都市土地流转模式中农民权益保障的专题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5页
    1.1 研究的背景第10-11页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11页
        1.2.1 研究目的第11页
        1.2.2 研究的意义第11页
    1.3 研究现状第11-14页
        1.3.1 国内研究现状第11-13页
        1.3.2 国外研究现状第13-14页
    1.4 研究的方法与创新第14-15页
第二章 相关的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分析第15-18页
    2.1 概念界定第15-16页
        2.1.1 土地流转第15页
        2.1.2 农民权益第15页
        2.1.3 农村土地产权第15页
        2.1.4 农村土地制度第15-16页
    2.2 理论借鉴第16-18页
        2.2.1 土地产权理论第16页
        2.2.2 制度变迁理论第16页
        2.2.3 市场机制理论第16-17页
        2.2.4 地租理论第17页
        2.2.5 评价理论第17-18页
第三章 成都市近年来推进土地流转模式中农民权益保障的概况第18-29页
    3.1 锦江区三圣乡红砂村模式与农民权益的保障第18-19页
    3.2 邛崃“汤营模式”与农民权益的保障第19-20页
    3.3 双流昆山都市农业园区模式与农民权益的保障第20-21页
    3.4 龙泉驿区书房村模式与农民权益的保障第21-22页
    3.5 龙泉驿区万兴乡大兰山生态移民模式与农民权益的保障第22-25页
    3.6 金堂县三星镇“双放弃双流转三转移”模式与农民权益的保障第25-27页
    3.7 六种典型模式的共同经验分析第27-29页
第四章 成都市土地流转模式中农民权益得以保障的原因分析第29-34页
    4.1 外部因素和条件的积极影响第29-31页
        4.1.1 成都市土地流转的不断发展成熟为农民权益保障提供了基础保障第29页
        4.1.2 国家政策对成都土地流转中农民权益保障的支持第29-31页
    4.2 内在因素和条件的有力支撑第31-34页
        4.2.1 农民自主权利得到发挥第31页
        4.2.2 政府为民谋利益的职能有清晰定位和正确行使第31-34页
第五章 当前土地流转中农民权益保障面临的障碍和问题第34-38页
    5.1 农民缺位现象仍然存在第34页
    5.2 农民权益保护体系仍不完整第34页
    5.3 土地转出户生计转型存在困难第34-35页
    5.4 土地转出户劳动力就业收益存在困境第35-36页
    5.5 土地流转实际收益存在不确定因素第36页
    5.6 法律法规的不健全及流转程序的不规范使流转户收益保障存在风险第36-37页
    5.7 土地性质改变造成耕地不可逆存在远期权益受损风险第37-38页
第六章 解决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农民权益问题的对策建议第38-43页
    6.1 建立完善农民参与决策机制第38页
    6.2 加强土地流转宣传第38页
    6.3 选择适合当地实际的土地流转方式第38-39页
    6.4 建立灵活就业机制第39-40页
        6.4.1 制定针对性的再就业培训计划第39-40页
        6.4.2 进一步探索经济就业双向增长途径第40页
    6.5 加强对租赁业主服务指导第40页
    6.6 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及保障机制第40-43页
        6.6.1 规范土地流转程序第40-41页
        6.6.2 完善土地流转中农民权益保障的立法第41页
        6.6.3 强化土地流转中农民权利保护的救济第41-42页
        6.6.4 加强土地流转中农民权利保护的法律监督第42-43页
第七章 结论第43-44页
致谢第44-45页
参考文献第45-48页
附录第48-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A半导体企业物流外包商变更项目风险评估与应对策略研究
下一篇:地方政府招商引资方式的演化研究--基于长三角地区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