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1 绪论 | 第10-24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4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4-18页 |
1.2.1 国外研究回顾 | 第15-16页 |
1.2.2 国内研究回顾 | 第16-17页 |
1.2.3 小结 | 第17-18页 |
1.3 研究内容与目标 | 第18-22页 |
1.3.1 研究对象 | 第18-20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1.3.3 研究目标 | 第21-22页 |
1.4 研究方法与框架 | 第22-24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1.4.2 论文框架 | 第23-24页 |
2 理论基础 | 第24-44页 |
2.1 行为与环境的理论辨析 | 第24-25页 |
2.1.1 行为与环境关系的两种理论导向 | 第24页 |
2.1.2 行为与环境的交互影响 | 第24-25页 |
2.2 行为干预理论及其对步行行为的适用性 | 第25-31页 |
2.2.1 行为干预理论回顾 | 第25-28页 |
2.2.2 社会生态学模型视角下的步行行为干预 | 第28-31页 |
2.3 步行行为影响因素及其空间内涵 | 第31-34页 |
2.3.1 影响步行行为的三个因素 | 第31-32页 |
2.3.2 步行行为影响因素的空间内涵 | 第32-34页 |
2.4 影响步行行为的物质空间形态因子特征及其评价 | 第34-44页 |
2.4.1 临近性 | 第34-39页 |
2.4.2 连接性 | 第39-40页 |
2.4.3 场所性 | 第40-44页 |
3 案例分析 | 第44-70页 |
3.1 数据来源与分析方法 | 第44-54页 |
3.1.1 分析框架 | 第44-45页 |
3.1.2 案例选取 | 第45-48页 |
3.1.3 数据获取 | 第48-49页 |
3.1.4 变量设定 | 第49-52页 |
3.1.5 分析方法 | 第52-54页 |
3.2 影响通勤性步行的关键性因子分析 | 第54-58页 |
3.2.1 模型结果 | 第54-57页 |
3.2.2 关键性因子分析 | 第57-58页 |
3.3 影响购物性步行的关键性因子分析 | 第58-62页 |
3.3.1 模型结果 | 第58-61页 |
3.3.2 关键性因子分析 | 第61-62页 |
3.4 影响休闲性步行的关键性因子分析 | 第62-67页 |
3.4.1 模型结果 | 第62-65页 |
3.4.2 关键性因子分析 | 第65-67页 |
3.5 适宜步行的住区物质空间形态特征分析 | 第67-70页 |
4 对策研究 | 第70-80页 |
4.1 规划设计对策 | 第70-74页 |
4.1.1 临近性——功能诱发 | 第70-72页 |
4.1.2 连接性——路径诱发 | 第72-73页 |
4.1.3 场所性——场所诱发 | 第73-74页 |
4.2 宜步行住区理想模式 | 第74-80页 |
4.2.1 步行单元构建及其特征 | 第74-76页 |
4.2.2 从步行单元到步行规划单元 | 第76-77页 |
4.2.3 宜步行住区理想单元模式 | 第77-80页 |
5 结论及其局限性 | 第80-82页 |
5.1 研究结论与创新点 | 第80页 |
5.1.1 研究结论 | 第80页 |
5.1.2 研究创新点 | 第80页 |
5.2 研究不足 | 第80-82页 |
致谢 | 第82-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92页 |
附录 | 第92-101页 |
A. 调查问卷 | 第92-95页 |
B. 相关性分析原始数据 | 第95-97页 |
C. 多元逻辑回归分析原始数据 | 第97-101页 |
D.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