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少儿真人秀节目的现状及发展研究
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引言 | 第7-13页 |
一、 研究课题的缘起 | 第7页 |
二、 学术界研究综述 | 第7-11页 |
三、 课题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 第11页 |
四、 课题研究的理论和方法 | 第11-13页 |
第一章 真人秀节目与少儿节目的概述 | 第13-28页 |
第一节 真人秀节目的认知 | 第13-15页 |
一、 真人秀节目的界定 | 第13-14页 |
二、 真人秀节目的分类 | 第14-15页 |
第二节 少儿节目的定位和特征 | 第15-16页 |
一、 少儿节目的定位 | 第15页 |
二、 少儿节目的特征 | 第15-16页 |
第三节 少儿真人秀节目的认知 | 第16-28页 |
一、 真 | 第16-18页 |
二、 人 | 第18-23页 |
三、 秀 | 第23-28页 |
第二章 我国少儿真人秀节目的发展历程 | 第28-31页 |
第一节 我国少儿真人秀节目兴起 | 第28-29页 |
第二节 我国少儿真人秀节目的发展 | 第29-31页 |
第三章 当前我国少儿真人秀的现状分析 | 第31-46页 |
第一节 我国少儿真人秀节目的几个转变 | 第31-34页 |
一、 固定模式向自然常态化的转变 | 第32页 |
二、 参与者多元化的转变 | 第32-34页 |
三、 小成本到大制作的转变 | 第34页 |
第二节 我国少儿真人秀节目存在的问题 | 第34-40页 |
一、 缺乏创新,模仿较多 | 第34-36页 |
二、 儿童本性弱化及成人化倾向 | 第36-37页 |
三、 教育与娱乐的失衡 | 第37-38页 |
四、 商业气息浓重 | 第38-39页 |
五、 节目关注面窄及城市化倾向严重 | 第39-40页 |
第三节 少儿真人秀节目出现问题的原因 | 第40-46页 |
一、 少儿节目创作者 | 第40-43页 |
二、 国家对媒介的管理不完善 | 第43页 |
三、 “效益”两难全 | 第43-44页 |
四、 社会对儿童的重视不够 | 第44-45页 |
五、 东西方文化差异 | 第45-46页 |
第四章 少儿真人秀节目的发展前景探索 | 第46-64页 |
第一节 扶持少儿电视 | 第46-49页 |
一、 政策资金保障有力,扶持有效 | 第46-47页 |
二、 广告费用取之有道,用之有度 | 第47-48页 |
三、 打破行业壁垒限制 | 第48-49页 |
四、 政策法规 | 第49页 |
第二节 创作观念的转变 | 第49-54页 |
一、 以儿童本文为主体 | 第49-52页 |
二、 寓教于乐为观念出发 | 第52页 |
三、 用超前的意识做节目 | 第52-54页 |
第三节 转变传播观念 | 第54-56页 |
一、 整合传播意识 | 第54-55页 |
二、 加强双向交互传播 | 第55-56页 |
第四节 明确节目导向 | 第56-58页 |
一、 加强孩子的学习交流意识 | 第56-57页 |
二、 提升家长教育方法意识 | 第57-58页 |
第五节 在节目内容和节目形式上的提升 | 第58-62页 |
一、 规避具有争议性的元素 | 第58-59页 |
二、 赋予新的文化内涵 | 第59-62页 |
第六节 提高节目创作者素质 | 第62-64页 |
一、 幕后创作者素质的提升 | 第62页 |
二、 主持人的个人素质 | 第62-64页 |
第五章 少儿真人秀精品节目个案分析 | 第64-71页 |
第一节 小小智慧树(改变传播观念) | 第64-67页 |
一、 节目简介 | 第64-65页 |
二、 节目特色 | 第65-67页 |
第二节 爸爸去哪儿——少儿真人秀发展风向标 | 第67-71页 |
一、 节目简介 | 第67-68页 |
二、 节目特色 | 第68-71页 |
结语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