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31页 |
| 1.1 前言 | 第11-12页 |
| 1.2 电化学电容器 | 第12-15页 |
| 1.2.1 电化学电容器简介 | 第12-13页 |
| 1.2.2 电化学电容器电极材料 | 第13-15页 |
| 1.2.3 电化学电容器电极材料的发展趋势及存在问题 | 第15页 |
| 1.3 四氧化三钴 | 第15-20页 |
| 1.3.1 四氧化三钴的结构及性质 | 第15-16页 |
| 1.3.2 四氧化三钴的制备方法 | 第16-18页 |
| 1.3.3 四氧化三钴在电化学电容器领域的应用 | 第18-20页 |
| 1.4 石墨烯 | 第20-24页 |
| 1.4.1 石墨烯的结构及性质 | 第20-21页 |
| 1.4.2 石墨烯的制备方法 | 第21-23页 |
| 1.4.3 石墨烯在电化学电容器领域的应用 | 第23-24页 |
| 1.5 石墨烯基复合材料 | 第24-29页 |
| 1.5.1 石墨烯基复合材料概述 | 第24页 |
| 1.5.2 石墨烯基复合材料制备方法 | 第24-26页 |
| 1.5.3 石墨烯/四氧化三钻复合电极材料 | 第26-29页 |
| 1.6 论文选题目的与研究内容 | 第29-31页 |
| 1.6.1 选题目的和意义 | 第29-30页 |
| 1.6.2 论文研究内容 | 第30页 |
| 1.6.3 论文的创新点 | 第30-31页 |
| 第2章 α-层状氢氧化钴的溶剂热制备及其剥离反应 | 第31-45页 |
| 2.1 引言 | 第31-32页 |
| 2.2 实验部分 | 第32-33页 |
| 2.2.1 试剂与原料 | 第32页 |
| 2.2.2 α-层状氢氧化钴的溶剂热制备及插层反应 | 第32-33页 |
| 2.2.3 α-层状氢氧化钴剥离反应 | 第33页 |
| 2.2.4 分析与表征 | 第33页 |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3-43页 |
| 2.3.1 α-层状氢氧化钻的晶相及形貌 | 第33-36页 |
| 2.3.2 α-层状氢氧化钴插层反应的影响因素 | 第36-40页 |
| 2.3.3 氢氧化钴纳米层的晶相及形貌 | 第40-43页 |
| 2.4 小结 | 第43-45页 |
| 第3章 石墨烯/四氧化三钴纳米电极材料的制备及表征 | 第45-57页 |
| 3.1 引言 | 第45-46页 |
| 3.2 实验部分 | 第46-48页 |
| 3.2.1 试剂与原料 | 第46页 |
| 3.2.2 氧化石墨纳米层分散液的制备 | 第46-47页 |
| 3.2.3 氢氧化钴纳米层分散液的制备 | 第47页 |
| 3.2.4 氧化石墨/氢氧化钴层状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47页 |
| 3.2.5 石墨烯/四氧化三钴纳米电极材料的制备 | 第47-48页 |
| 3.2.6 分析与表征 | 第48页 |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8-56页 |
| 3.3.1 氧化石墨纳米层的晶相和形貌 | 第48-49页 |
| 3.3.2 氧化石墨/氢氧化钴纳米层状复合材料的晶相和形貌 | 第49-50页 |
| 3.3.3 石墨烯/四氧化三钴纳米电极材料的晶相 | 第50-52页 |
| 3.3.4 石墨烯/四氧化三钴纳米电极材料的形貌 | 第52-53页 |
| 3.3.5 石墨烯/四氧化三钴纳米电极材料的热重分析 | 第53-54页 |
| 3.3.6 石墨烯/四氧化三钻纳米电极材料的XPS分析 | 第54-55页 |
| 3.3.7 石墨烯/四氧化三钴纳米电极材料的气体吸附性质 | 第55-56页 |
| 3.4 小结 | 第56-57页 |
| 第4章 石墨烯/四氧化三钴纳米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质研究 | 第57-67页 |
| 4.1 引言 | 第57-58页 |
| 4.2 实验部分 | 第58-59页 |
| 4.2.1 试剂与原料 | 第58页 |
| 4.2.2 石墨烯/四氧化三钴纳米粉末电极的制备 | 第58页 |
| 4.2.3 分析与表征 | 第58-59页 |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59-65页 |
| 4.3.1 石墨烯/四氧化三钴纳米电极的循环伏安曲线 | 第59-62页 |
| 4.3.2 石墨烯/四氧化三钴纳米电极的恒流充放电曲线 | 第62-63页 |
| 4.3.3 石墨烯/四氧化三钴纳米电极的电化学阻抗分析 | 第63-64页 |
| 4.3.4 石墨烯/四氧化三钴纳米电极的循环稳定性分析 | 第64-65页 |
| 4.4 小结 | 第65-67页 |
| 第5章 结论 | 第67-69页 |
| 参考文献 | 第69-81页 |
| 致谢 | 第81-83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