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经济作物论文--药用作物论文--菌类论文

蛹虫草生长发育的光质效应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2-22页
    1.1 生物学特性第12-13页
        1.1.1 形态特征第12页
        1.1.2 寄主范围第12页
        1.1.3 生态分布第12页
        1.1.4 生活史第12-13页
    1.2 化学成分第13-16页
        1.2.1 多糖类第13页
        1.2.2 核苷类第13-14页
        1.2.3 氨基酸类第14页
        1.2.4 有机酸类第14页
        1.2.5 甾醇类第14页
        1.2.6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第14-15页
        1.2.7 维生素第15页
        1.2.8 微量元素第15-16页
    1.3 营养生理第16-17页
        1.3.1 碳源第16页
        1.3.2 氮源第16页
        1.3.3 矿质元素第16页
        1.3.4 生长因子第16-17页
    1.4 环境因子第17页
        1.4.1 温度第17页
        1.4.2 空气第17页
        1.4.3 水分第17页
        1.4.4 pH第17页
    1.5 人工栽培第17-18页
        1.5.1 栽培历史第17页
        1.5.2 培养基第17-18页
        1.5.3 栽培管理第18页
    1.6 光照研究第18-21页
        1.6.1 蓝光受体第18-19页
        1.6.2 形态建成第19页
        1.6.3 类胡萝卜素合成第19-20页
        1.6.4 生物节律调控第20页
        1.6.5 虫草素、腺苷代谢第20页
        1.6.6 抗氧化酶活性调控第20-21页
    1.7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21-22页
第二章 光照强度对蛹虫草生长发育的影响第22-38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22-25页
        2.1.1 材料第22页
        2.1.2 方法第22-25页
    2.2 结果与分析第25-35页
        2.2.1 光照强度对菌丝体颜色的影响第26-27页
        2.2.2 光照强度对子座颜色的影响第27-28页
        2.2.3 光照强度对生物学效率的影响第28页
        2.2.4 光照强度对栽培周期的影响第28-29页
        2.2.5 光照强度对子座密度的影响第29-30页
        2.2.6 光照强度对子座长度的影响第30-31页
        2.2.7 光照强度对基质利用率的影响第31-32页
        2.2.8 不同指标间相关性分析第32-33页
        2.2.9 光照强度对子座生长的影响第33页
        2.2.10 光照强度对腺苷和虫草素含量的影响第33-34页
        2.2.11 光照强度对 SOD 活性的影响第34页
        2.2.12 光照强度对 CAT 活性的影响第34-35页
        2.2.13 光照强度对 MDA 含量的影响第35页
    2.3 结论与讨论第35-38页
        2.3.1 菌丝体转色是蛹虫草栽培的关键第35-36页
        2.3.2 光照强度影响蛹虫草的产量及形态第36页
        2.3.3 光照强度对蛹虫草的生长有重要影响第36页
        2.3.4 光照强度影响蛹虫草的代谢第36页
        2.3.5 光照强度影响抗氧化酶活性第36-38页
第三章 光照时间对蛹虫草生长发育的影响第38-52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38页
        3.1.1 材料第38页
        3.1.2 方法第38页
    3.2 结果与分析第38-50页
        3.2.1 光照时间对菌丝生长的影响第39-40页
        3.2.2 光照时间对菌丝体颜色的影响第40页
        3.2.3 光照时间对子座颜色的影响第40-41页
        3.2.4 光照时间对生物学效率的影响第41-42页
        3.2.5 光照时间对栽培周期的影响第42-43页
        3.2.6 光照时间对子座密度的影响第43-44页
        3.2.7 光照时间对子座长度的影响第44页
        3.2.8 光照时间对子座直径的影响第44-45页
        3.2.9 光照时间对基质利用率的影响第45-46页
        3.2.10 不同指标间相关性分析第46-47页
        3.2.11 光照时间对子座生长的影响第47-48页
        3.2.12 光照时间对腺苷和虫草素含量的影响第48-49页
        3.2.13 光照时间对 SOD 活性的影响第49页
        3.2.14 光照时间对 CAT 活性的影响第49-50页
        3.2.15 光照时间对 MDA 含量的影响第50页
    3.3 结论与讨论第50-52页
        3.3.1 适宜的光照时间有利于菌丝体转色第50页
        3.3.2 光照时间影响蛹虫草的产量第50页
        3.3.3 光照时间影响蛹虫草子座生长第50-51页
        3.3.4 适宜的光照时间可提高虫草素的含量第51页
        3.3.5 光照时间影响抗氧化酶的活性第51-52页
第四章 蛹虫草栽培光照条件优化第52-58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52-53页
        4.1.1 材料第52页
        4.1.2 方法第52-53页
    4.2 结果与分析第53-57页
        4.2.1 生物学效率回归分析第53-54页
        4.2.2 单因素对生物学效率的影响第54-55页
        4.2.3 交互作用对生物学效率的影响第55-56页
        4.2.4 生物学效率模型优化第56-57页
    4.3 结论与讨论第57-58页
第五章 不同色光对蛹虫草生长发育的影响第58-72页
    5.1 材料与方法第58-59页
        5.1.1 材料第58页
        5.1.2 方法第58-59页
    5.2 结果与分析第59-69页
        5.2.1 不同色光对菌丝生长的影响第60页
        5.2.2 不同色光对菌丝体颜色的影响第60-61页
        5.2.3 不同色光对子座颜色的影响第61页
        5.2.4 不同色光对生物学效率的影响第61-62页
        5.2.5 不同色光对栽培周期的影响第62页
        5.2.6 不同色光对子座密度的影响第62-63页
        5.2.7 不同色光对子座长度的影响第63页
        5.2.8 不同色光对子座直径的影响第63-64页
        5.2.9 不同色光对基质利用率的影响第64页
        5.2.10 不同色光对基质代谢损失率的影响第64-65页
        5.2.11 不同指标间相关性分析第65-66页
        5.2.12 不同色光对腺苷和虫草素含量的影响第66-67页
        5.2.13 不同色光对 SOD 活性的影响第67页
        5.2.14 不同色光对 CAT 活性的影响第67-68页
        5.2.15 不同色光对 MDA 含量的影响第68页
        5.2.16 不同色光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第68-69页
    5.3 结论与讨论第69-72页
        5.3.1 蓝光促进蛹虫草色素的合成第69-70页
        5.3.2 绿光是促进蛹虫草增产的关键第70页
        5.3.3 色光影响子座的形态及密度第70页
        5.3.4 色光影响虫草素和腺苷的合成第70页
        5.3.5 色光影响抗氧化酶的活性第70页
        5.3.6 色光影响淀粉酶的活性第70-72页
结论第72-73页
参考文献第73-78页
附录第78-82页
致谢第82-83页
作者简介第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番茄种质资源鉴定评价
下一篇:花生抗黄曲霉iso-ARah3基因的克隆及功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