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小说论文--古代小说论文

中国古代观音题材小说类型与演变趋势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目录第5-7页
绪论第7-11页
    一、 选题缘起和意义第7-8页
    二、 本文的研究对象及概念界定第8页
    三、 研究现状综述第8-10页
    四、 本文的基本思路及研究方法第10-11页
第一章 观音信仰在中土的流传和发展第11-24页
    第一节 以《法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为代表的普门品观音信仰第11-14页
        一、 救苦观音第11-12页
        二、 普门救济第12页
        三、 现实救济第12-14页
    第二节 以《观无量寿佛经》为代表的净土观音信仰第14-16页
        一、 净土观音第14-15页
        二、 渡人往生西方净土第15页
        三、 属从关系明确第15-16页
    第三节 以《大悲心陀罗尼经》为代表的大乘密教观音信仰第16-19页
        一、 变形观音第16-17页
        二、 各式经咒真言第17-18页
        三、 护国色彩第18-19页
    第四节 以《心经》为代表的般若观音信仰第19-21页
        一、 般若智慧观音第19-20页
        二、 主要流行于知识分子阶层第20-21页
    第五节 观音信仰的变化对观音题材小说创作的影响第21-24页
        一、 观音信仰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第21-22页
        二、 不同观音信仰影响力的不平衡性第22-24页
第二章 观音题材小说的四个类型第24-43页
    第一节 观音应验故事第24-32页
        一、 主要内容第24-28页
        二、 代表作品:《观世音应验记三种》第28-32页
    第二节 观音本生故事第32-36页
        一、 主要内容第32-34页
        二、 代表作品:《南海观世音菩萨出身修行传》第34-36页
    第三节 表现世俗和人情的观音题材小说第36-40页
        一、 主要内容第36-38页
        二、 代表篇目第38-40页
    第四节 辅教与世俗结合:《西游记》第40-43页
第三章 观音题材小说的演变趋势第43-72页
    第一节 唐前观音题材小说——辅教阶段第43-49页
        一、 以普门品观音信仰为主第43-44页
        二、 用以“辅教”的观音应验故事第44-46页
        三、 反映社会历史现实第46-49页
    第二节 唐代观音题材小说——信仰多元化阶段第49-53页
        一、 观音信仰多元化第50页
        二、 小说体现多种观音信仰第50-53页
    第三节 宋元时期的观音题材小说——本土化阶段第53-60页
        一、 倾向于关注日常生活第53-57页
        二、 观音本生故事是观音完成本土化的标志第57-60页
    第四节 明清观音题材小说——世俗情趣阶段第60-72页
        一、 多重信仰第60-61页
        二、 破除观音迷信第61-63页
        三、 观音本生故事内涵更丰富第63-68页
        四、 表现世俗与人情的观音题材小说兴盛第68-72页
第四章 观音题材小说中观音形象的变化第72-79页
    第一节 观音形象从抽象化到形象化第72-75页
        一、 从概念化到具体化第72-73页
        二、 从纯粹的宗教意象到丰富的文学意象第73-75页
    第二节 观音形象的神格向人格转换第75-79页
        一、 观音形象的神格第76-77页
        二、 观音形象的人格化第77-79页
结语第79-80页
参考文献第80-88页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第88-89页
后记第89-90页

论文共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唐代女冠诗人创作心理研究
下一篇:绝地天通与颛顼的神权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