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页 | 
| 前言 | 第8-11页 | 
| 一、 时代思潮的前沿:《当代文艺思潮》的创刊与时代语境 | 第11-19页 | 
| (一) 争鸣与探索的时代语境 | 第11-15页 | 
| 1. 八十年代中国的时代背景 | 第11-12页 | 
| 2. 新时期多元化的文化发展特征 | 第12-14页 | 
| 3. 《当代文艺思潮》期刊的创刊语境 | 第14-15页 | 
| (二) 《当代文艺思潮》的创刊与运作 | 第15-19页 | 
| 1. 《当代文艺思潮》期刊的基本情况 | 第15-16页 | 
| 2. 《当代文艺思潮》栏目的设立 | 第16-19页 | 
| 二、 思想的交锋:《当代文艺思潮》的几次论争 | 第19-47页 | 
| (一) 历史的延续:关于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的论争 | 第19-27页 | 
| 1. 关于现实主义思潮论争 | 第19-22页 | 
| 2. 关于现代主义思潮 | 第22-24页 | 
| 3. 关于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的论争 | 第24-27页 | 
| (二) “崛起的诗群”卷起的风波 | 第27-34页 | 
| 1. 关于“朦胧诗”的论争 | 第27-28页 | 
| 2. 关于《崛起的诗群》的论争 | 第28-32页 | 
| 3. 《崛起的诗群》卷起的风波 | 第32-34页 | 
| (三) 关于人性、人道主义思潮 | 第34-41页 | 
| 1. 人性、人道主义思潮产生的原因及其情况 | 第34-36页 | 
| 2. 《当代文艺思潮》中关于人性、人道主义问题的讨论 | 第36-40页 | 
| 3. 关于高尔泰的人道主义 | 第40-41页 | 
| (四) 从“女性作家”到“女性文学” | 第41-47页 | 
| 1. 关于“女性文学”概况 | 第41-42页 | 
| 2. 《当代文艺思潮》中关于“女性文学”的讨论 | 第42-46页 | 
| 3. 《当代文艺思潮》中关于“女性主义文学”的讨论 | 第46-47页 | 
| 三、 在创新的原野上:文艺思想的百花园 | 第47-64页 | 
| (一) 新理论、新方法的理论批评新潮 | 第47-52页 | 
| 1. 新理论、新方法的理论批评新潮的概况 | 第47-48页 | 
| 2. 《当代文艺思潮》与“新理论”、“新方法” | 第48-49页 | 
| 3. 《当代文艺思潮》与“三论” | 第49-52页 | 
| (二) 当代文学思潮与流派的百花竞秀 | 第52-56页 | 
| 1. 《当代文艺思潮》与“寻根文学” | 第52-55页 | 
| 2. 《当代文艺思潮》与“文艺思潮”、“文学流派” | 第55-56页 | 
| (三) 关于各种人物形象的评论 | 第56-60页 | 
| 1. 关于改革者形象 | 第57-58页 | 
| 2. 关于“新反面人物”的论争 | 第58-59页 | 
| 3. 关于青年形象 | 第59-60页 | 
| (四) 文学批评——文学整体的有机部分 | 第60-64页 | 
| 1. 《当代文艺思潮》与文学批评 | 第61-62页 | 
| 2. 关于文学批评的批评 | 第62-64页 | 
| 四、 在西部的土壤上:西部文艺的成长 | 第64-74页 | 
| (一) “西部文学”和“西部文学评论” | 第64-70页 | 
| 1. 西部文学的概况 | 第64-65页 | 
| 2. 《当代文艺思潮》与西部文学评论 | 第65-67页 | 
| 3. 关于“西部文艺”的论争 | 第67-70页 | 
| (二) 西部评论家的聚集与壮大 | 第70-72页 | 
| 1. 《当代文艺思潮》产生的评论家 | 第70-71页 | 
| 2. 西部评论家——周政保 | 第71-72页 | 
| (三) 昌耀:西部诗歌的明星 | 第72-74页 | 
| 1. 昌耀简介 | 第72-73页 | 
| 2. 《当代文艺思潮》与昌耀 | 第73-74页 | 
| 五、 关于《当代文艺思潮》终刊的思考 | 第74-79页 | 
| (一) 风云突变:《当代文艺思潮》的终刊 | 第74-77页 | 
| 1. 《当代文艺思潮》的终刊 | 第74-76页 | 
| 2. 永恒的话题:关于文学与政治 | 第76-77页 | 
| (二) 《当代文艺思潮》的贡献及其意义 | 第77-79页 | 
| 结语 | 第79-80页 | 
| 注释 | 第80-87页 | 
| 参考文献 | 第87-89页 | 
| 附录 《当代文艺思潮》期刊目录(1982——1987) | 第89-117页 | 
| 攻读学位期刊的研究成果 | 第117-118页 | 
| 致谢 | 第11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