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动物医学(兽医学)论文--兽医基础科学论文--家畜微生物学(兽医病原微生物学)论文--病原细菌论文

铁摄取相关调控基因rstA与fur对禽病原性大肠杆菌和尿道致病性大肠杆菌毒力的影响

摘要第2-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篇 综述第10-35页
    一、肠道外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致病机理研究进展第10-22页
        1 分子流行病学及其在肠道外致病性大肠杆菌分类中的应用第10-12页
        2 肠道外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毒力因子第12-20页
            2.1 黏附素(Adhesin)第12-14页
            2.2 血清型第14页
            2.3 外毒素第14-16页
            2.4 OMPs第16-17页
            2.5 IbeA第17页
            2.6 Iss第17页
            2.7 铁摄取系统第17-20页
        3 尿道病原性大肠杆菌和禽源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致病机理第20-22页
    二、Fur与RstA调节铁摄取的作用机制第22-26页
        1 Fur蛋白第22-24页
        2 RstA/RstB双组份系统第24-26页
    参考文献第26-35页
第二篇 试验研究 禽病原性大肠杆菌和尿道致病性大肠杆菌rstA、fur基因缺失突变株的构建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第35-66页
    1 材料第36-37页
        1.1 菌株与质粒第36页
        1.2 主要试剂第36-37页
        1.3 实验仪器第37页
        1.4 分子生物学及数据分析软件第37页
        1.5 试验鸡及试验鸡胚第37页
    2 方法第37-45页
        2.1 质粒pMD-rstA-Cam的构建第37-39页
        2.2 fur引物设计第39-40页
        2.3 突变株的构建第40-43页
        2.4 突变株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第43-44页
        2.5 突变株的回复拯救试验第44-45页
        2.6 组织病变观察第45页
    3 结果第45-63页
        3.1 质粒pMD-rstA-Cam的鉴定结果第45-46页
        3.2 fur-Cam抗性基因的克隆及鉴定第46-47页
        3.3 突变株的鉴定第47-50页
        3.4 单基因突变株及双基因缺失株rstA基因的拯救回复试验第50-52页
        3.5 突变株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结果第52-63页
    4 讨论第63-66页
全文总结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69页
致谢第69-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沙门菌多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鸡白痢沙门菌aroA缺失株的构建
下一篇:奶牛金黄色葡萄球菌人工诱导型乳腺炎基因表达谱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