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导论 | 第10-13页 |
一 唐代山水诗的生态智慧之源 | 第13-20页 |
(一) 唐代山水诗的审美意识基础 | 第13-15页 |
(二) 唐代山水诗的文化土壤 | 第15-20页 |
二 唐代山水诗的生态价值观 | 第20-30页 |
(一) 山水有清音:客体价值 | 第21-25页 |
(二) 美不自美,因人而彰:主体意识 | 第25-27页 |
(三) 神与物游,思与境偕:主客和谐 | 第27-30页 |
三 唐代山水诗的生态伦理观 | 第30-37页 |
(一) 一重一掩吾肺腑,山鸟山花吾友于:无情有性 | 第30-34页 |
(二) 人鸟不相乱,见兽皆相亲:重生意识 | 第34-37页 |
四 唐代山水诗的生态审美观 | 第37-46页 |
(一) 施施而行,漫漫而游:动态审美 | 第37-41页 |
(二)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静态审美 | 第41-46页 |
五 唐代山水诗生态智慧的现代启示 | 第46-52页 |
(一) 以审美的态度观照自然 | 第47-50页 |
(二) 实现生命平等对话与自我觉悟 | 第50-52页 |
结语 | 第52-54页 |
注释 | 第54-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