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绘画论文--绘画理论论文--绘画评论、欣赏论文

中国鼻烟壶内画艺术风格的形成演变及其因素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1 绪论第7-16页
    1.1 引言第7-8页
        1.1.1 概念解析第7页
        1.1.2 时间段选择第7-8页
    1.2 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第8-9页
        1.2.1 选题缘由第8-9页
        1.2.2 课题研究的意义第9页
    1.3 文献述评第9-11页
        1.3.1 鼻烟壶内画艺术本体相关研究第10页
        1.3.2 鼻烟壶内画艺术母体相关研究第10-11页
        1.3.3 鼻烟壶内画艺术衍生相关研究第11页
        1.3.4 前学研究之不足第11页
    1.4 研究内容与目的第11-12页
        1.4.1 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1-12页
        1.4.2 研究目的第12页
    1.5 研究的重点及创新点第12-13页
        1.5.1 研究重点第12页
        1.5.2 研究创新点第12-13页
    1.6 研究路径及方法第13-16页
        1.6.1 研究路径第13-14页
        1.6.2 研究方法第14-16页
2 中国鼻烟壶内画艺术风格的形成因素分析第16-25页
    2.1 鼻烟壶内画艺术风格形成的文化因素第16-20页
        2.1.1 鼻烟壶内画艺术形成传说之猜想第16-17页
        2.1.2 鼻烟壶内画艺术形成之猜想与现实佐证第17-20页
    2.2 鼻烟壶内画艺术形成的社会因素第20-22页
    2.3 鼻烟壶内画艺术形成的技术因素第22-25页
        2.3.1 广州的玻璃制造业第22页
        2.3.2 博山的玻璃制造业第22-23页
        2.3.3 北京的玻璃制造业工艺第23-25页
3 中国鼻烟壶内画艺术风格的发展演变第25-40页
    3.1 早期内画艺术风格的雏形第25页
    3.2 中期内画代表“清四家”的艺术风格第25-32页
        3.2.1 美化内画的先驱人物——周乐元第25-27页
        3.2.2 雅俗共赏——叶仲三第27-29页
        3.2.3 书画并茂——马少宣第29-32页
        3.2.4 学者风范——丁二仲第32页
    3.3 现代内画“四大流派”的艺术风格第32-36页
        3.3.1 内涵深远的京派内画艺术第33页
        3.3.2 淳美质朴的鲁派内画艺术第33-34页
        3.3.3 气韵生动的冀派内画艺术第34-35页
        3.3.4 南岭画风的粤派内画艺术第35-36页
    3.4 中国鼻烟壶内画艺术风格的发展演变归纳第36-40页
4 中国鼻烟壶内画艺术风格演变的因素第40-45页
    4.1 社会政治是鼻烟壶内画艺术风格演变的决定性因素第40页
    4.2 书画风格的影响是鼻烟壶内画艺术风格演变的导向性因素第40-41页
    4.3 文人参与促进了鼻烟壶内画艺术的风格演变第41-42页
    4.4 艺术品市场成就了鼻烟壶内画艺术的风格演变第42-43页
    4.5 鼻烟壶内画艺术的形成因素影响了内画艺术的风格演变第43-45页
5 中国鼻烟壶内画艺术的现状及思考第45-48页
    5.1 中国鼻烟壶内画艺术的现状第45-46页
        5.1.1 对现存内画鼻烟壶工艺厂的调查第45-46页
        5.1.2 当下鼻烟壶内画艺术存在的问题第46页
    5.2 中国鼻烟壶内画艺术引发的思考第46-48页
        5.2.1 本土文化和宗教信仰的缺失第46页
        5.2.2 现代科技的冲击第46-48页
6 结语第48-50页
致谢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3页
附录第53-54页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第53-54页
    B.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获奖情况目录第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日本设计风格对中国包装设计的影响
下一篇:数字时代的电影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