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科学总论论文--社会学论文--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论文--青少年问题论文

中国农村青少年的互联网使用--基于贵州隆里、云南建水的田野调查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绪论第10-17页
    (一) 从一则田野笔记说起第10-11页
    (二) 研究目的与研究问题第11-12页
    (三) 文献综述第12-15页
        1.技术乐观主义说的局限第12-13页
        2.政治学研究的局限第13-14页
        3.媒体人类学与社会建构理论的启示第14-15页
    (四) 研究方法:田野调查与民族志第15-17页
第一章 田野调查的过程第17-25页
    (一) 田野点介绍第17-21页
        1.贵州省隆里村第17-19页
        2.云南省建水县临安镇周边的农村第19-20页
        3.选址原因第20-21页
    (二) 进入田野第21-22页
    (三) 理论抽样第22页
    (四) 获取资料的方式:参与式观察法、访谈法第22-23页
    (五) 研究伦理第23页
    (六) 研究局限第23-25页
第二章 互联网在农村地区扩散/发展的结构性障碍第25-29页
    (一) 城乡之间的知识/信息鸿沟第25-26页
    (二) 农村内部的不平等结构第26-29页
第三章 互联网:“农村人-城市人”身份转换的助力第29-34页
    (一) 城乡二元体制第29页
    (二) 超越城乡二元的分析视角第29-30页
    (三) 案例分析第30-32页
        1.男生 A 的故事第30-32页
        2.女生 B 的故事第32页
    (四 ) 一种自我赋权的方式第32-34页
第四章 网吧与农村青少年的生活空间协商第34-38页
    (一) 对网吧的刻板成见第34-35页
    (二) 空间的权力分析第35页
    (三) 上网:一种开拓生活空间的方式第35-38页
        1.网吧里的农民工二代第35-36页
        2.网吧里的工厂女工第36-38页
第五章 网络成瘾及农村家庭的应对策略第38-42页
    (一) 关于瘾症的学术争论第38-39页
        1.传统心理学的看法第38-39页
        2.社会建构论的看法第39页
    (二) 网络成瘾的农村青少年第39-40页
    (三) 农村家庭的应对策略第40-42页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第42-46页
参考文献第46-49页
附录 1 案例受访者信息第49-50页
附录 2 其他受访者信息第50-51页
附录 3 访谈提纲第51-5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52-53页
致谢第53-54页
附件第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广义人力资本积累及其外溢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研究
下一篇:论ICSID裁决执行中的执行豁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