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基金会内部控制的完善研究
致谢 | 第5-6页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1 引言 | 第10-14页 |
1.1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0-11页 |
1.2.2 实践意义 | 第11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1页 |
1.4 研究内容及框架 | 第11-12页 |
1.5 创新点 | 第12-14页 |
2 相关制度及文献综述 | 第14-18页 |
2.1 内部控制制度背景 | 第14-15页 |
2.1.1 国外内部控制制度背景 | 第14页 |
2.1.2 国内内部控制制度背景 | 第14-15页 |
2.2 有关基金会内部控制研究 | 第15-18页 |
2.2.1 国外非营利组织 | 第15-16页 |
2.2.2 国内基金会 | 第16-18页 |
3 我国基金会的制度背景 | 第18-23页 |
3.1 我国基金会的分类 | 第18页 |
3.2 目前我国基金会的主要特点 | 第18-21页 |
3.2.1 “双重管理体制”取消 | 第18-19页 |
3.2.2 非公募基金数量超过公募基金会数量 | 第19-21页 |
3.3 我国基金会发展历程 | 第21页 |
3.4 我国基金会治理制度变迁 | 第21-23页 |
4 K基金会内部控制风险评估 | 第23-36页 |
4.1 为什么选择K基金会 | 第23页 |
4.2 K基金会现状 | 第23-25页 |
4.2.1 内部管理制度建立不完善 | 第23-24页 |
4.2.2 信息披露滞后 | 第24-25页 |
4.3 K基金会出现的问题 | 第25-30页 |
4.3.1 基金会“洗钱”风波 | 第25-26页 |
4.3.2 专项基金支出问题 | 第26-27页 |
4.3.3 专项基金私设小金库 | 第27-28页 |
4.3.4 北京成龙慈善基金会事件 | 第28-30页 |
4.4 K基金会风险评估分析 | 第30-36页 |
4.4.1 K基金会风险评估 | 第30-31页 |
4.4.2 风险因素 | 第31-33页 |
4.4.3 风险因素分析 | 第33-34页 |
4.4.4 关于应对风险的措施 | 第34-36页 |
5 K基金会内部控制的完善 | 第36-52页 |
5.1 基金会与行政事业单位比较 | 第36-38页 |
5.1.1 基金会特征 | 第36-37页 |
5.1.2 行政事业单位特征 | 第37-38页 |
5.2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借鉴 | 第38-43页 |
5.2.1 行政事业单位单位层面内部控制建设 | 第38-41页 |
5.2.2 行政事业单位收支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建设 | 第41-43页 |
5.3 完善K基金会内部控制建设 | 第43-52页 |
5.3.1 内部控制环境有待优化 | 第43-46页 |
5.3.2 风险评估与控制活动 | 第46-48页 |
5.3.3 财务体系建设 | 第48-50页 |
5.3.4 信息与沟通 | 第50-51页 |
5.3.5 监督与评价 | 第51-52页 |
6 研究结论与不足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附录A | 第56-59页 |
附录B | 第59-61页 |
作者简历 | 第61-63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