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9-16页 |
一、选题背景及其意义 | 第9-11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 理论意义 | 第10-11页 |
2. 现实意义 | 第11页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4页 |
(一) 国外食品安全管理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二) 国内食品安全管理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三、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4页 |
四、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14页 |
1. 文献研究法 | 第14页 |
2. 比较研究法 | 第14页 |
3. 调查研究法 | 第14页 |
五、本文的创新之处与不足 | 第14-16页 |
第一章 食品安全及食品安全监管概述 | 第16-22页 |
一、食品安全及食品安全监管的概念 | 第16-19页 |
1. 食品安全的概念 | 第16-17页 |
2. 食品安全监管的概念 | 第17-19页 |
二、影响食品安全旳因素 | 第19-22页 |
1. 污染因素的影响 | 第19-20页 |
(1) 微生物污染 | 第19页 |
(2) 化学性污染 | 第19-20页 |
2. 管理因素的影响 | 第20-22页 |
(1) 食品监管立法体系缺乏系统性 | 第20页 |
(2) 食品安全监管模式存在漏洞 | 第20-21页 |
(3) 职能部门监管不到位 | 第21-22页 |
第二章 政府介入食品安全管理的理论依据 | 第22-26页 |
一、食品生产和交易的信息不对称必然导致市场失灵 | 第22-23页 |
二、食品安全存在外部效应 | 第23页 |
三、食品安全具有公共物品属性 | 第23-24页 |
四、食品安全监管是体现政府经济职能的重要方面 | 第24-26页 |
第三章 苏州市食品安全监管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26-40页 |
一、苏州市食品安全监管模式的历史演变 | 第26-27页 |
1. 以卫生行政部门为主导的双要素监管阶段 | 第26页 |
2. 分段监管模式下的单要素监管阶段 | 第26-27页 |
二、苏州市食品安全监管现状 | 第27-31页 |
1. 现有的食品安全监管模式 | 第27-28页 |
2. 食品安全监管法律依据 | 第28页 |
3. 食品安全监管取得的成效 | 第28-30页 |
4. 食品安全监管机构调整 | 第30-31页 |
三、苏州市现行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 | 第31-34页 |
1. 食品经营准入门槛较低,行政许可制度落实不到位 | 第31-32页 |
2. 两项制度落实受限,商品信息溯源系统推行困难 | 第32-33页 |
3. 快速检测精确度较低,法检周期较长,过程不公开 | 第33-34页 |
4. 食品监管工作部门的工作方式具有被动性、应急性 | 第34页 |
5. 下架退市制度和食品销毁处理实施不到位 | 第34页 |
四、苏州市食品安全监管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4-40页 |
1. 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具有一定的客观必然性 | 第34-35页 |
2. 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难以满足当前监管执法的现实需要 | 第35-36页 |
3. 食品安全监管体制不健全、不顺畅,导致食品监管工作效能较低 | 第36-37页 |
4. 食品监管部门组织资源配置不足,难以满足食品监管工作的现实需要 | 第37页 |
5. 食品行业协会不健全、不完善,难以充分发挥作用 | 第37-38页 |
6. 食品检测机构受现实问题所限,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 第38页 |
7. 消费者参与食品安全监管缺乏相应的制度和经费保障 | 第38-40页 |
第四章 发达国家食品安全监管的经验及借鉴 | 第40-43页 |
一、发达国家食品安全监管的经验 | 第40-41页 |
1. 美国食品安全监管模式 | 第40页 |
2. 欧盟食品安全监管模式 | 第40-41页 |
3. 日本食品安全监管模式 | 第41页 |
二、发达国家食品安全监管的启示 | 第41-43页 |
1. 强化食品安全监督管理 | 第41页 |
2. 建立以预防为主的监测预警机制 | 第41-42页 |
3. 建立食品可追溯体系 | 第42页 |
4. 提高食品安全管理透明度 | 第42页 |
5. 严格处罚制度 | 第42-43页 |
第五章 优化苏州市食品安全监管的对策 | 第43-49页 |
一、政府部门的行政监管和公共服务责任 | 第43-46页 |
1.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理顺食品安全监管体制 | 第43-44页 |
2. 制订和完善食品安全法律规范 | 第44页 |
3. 提升食品流通行政许可标准,适当提高食品流通行业进入门槛 | 第44-45页 |
4. 继续试点推广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系统,从源头上监管食品安全问题 | 第45页 |
5. 进一步规范整合食品检测检验机构,提供优质的社会服务 | 第45-46页 |
6. 采取综合措施,提升食品监管和公共服务的专业化水平 | 第46页 |
二、食品生产经营者的道德诚信和守法经营责任 | 第46-47页 |
1. 加强食品生产经营者的道德建设 | 第46-47页 |
2. 鼓励食品生产经营者积极开展技术革新,规避可能存在的风险 | 第47页 |
三、社会组织的公共管理和社会监督责任 | 第47-48页 |
1. 要积极促进苏州市食品行业协会的发展 | 第47页 |
2. 增加苏州市消费者协会的独立性 | 第47页 |
3. 各类社会组织应在政府引导下积极发挥作用 | 第47-48页 |
四、消费者应强化食品安全防范意识 | 第48-49页 |
1. 引导消费者树立自我保护意识 | 第48页 |
2. 拓宽消费者信息获取渠道,维护消费者的知情权 | 第48页 |
3. 畅通消费者投诉、举报渠道 | 第48页 |
4. 利用多种媒体形式曝光食品安全问题企业 | 第48-49页 |
结论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