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国民经济管理论文--生产行业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视角下的食品安全监管研究--以苏州市为例

中文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绪论第9-16页
    一、选题背景及其意义第9-11页
        (一) 研究背景第9-10页
        (二) 研究意义第10-11页
            1. 理论意义第10-11页
            2. 现实意义第11页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1-14页
        (一) 国外食品安全管理研究现状第11-12页
        (二) 国内食品安全管理研究现状第12-14页
    三、本文的研究内容第14页
    四、本文的研究方法第14页
        1. 文献研究法第14页
        2. 比较研究法第14页
        3. 调查研究法第14页
    五、本文的创新之处与不足第14-16页
第一章 食品安全及食品安全监管概述第16-22页
    一、食品安全及食品安全监管的概念第16-19页
        1. 食品安全的概念第16-17页
        2. 食品安全监管的概念第17-19页
    二、影响食品安全旳因素第19-22页
        1. 污染因素的影响第19-20页
            (1) 微生物污染第19页
            (2) 化学性污染第19-20页
        2. 管理因素的影响第20-22页
            (1) 食品监管立法体系缺乏系统性第20页
            (2) 食品安全监管模式存在漏洞第20-21页
            (3) 职能部门监管不到位第21-22页
第二章 政府介入食品安全管理的理论依据第22-26页
    一、食品生产和交易的信息不对称必然导致市场失灵第22-23页
    二、食品安全存在外部效应第23页
    三、食品安全具有公共物品属性第23-24页
    四、食品安全监管是体现政府经济职能的重要方面第24-26页
第三章 苏州市食品安全监管现状及存在问题第26-40页
    一、苏州市食品安全监管模式的历史演变第26-27页
        1. 以卫生行政部门为主导的双要素监管阶段第26页
        2. 分段监管模式下的单要素监管阶段第26-27页
    二、苏州市食品安全监管现状第27-31页
        1. 现有的食品安全监管模式第27-28页
        2. 食品安全监管法律依据第28页
        3. 食品安全监管取得的成效第28-30页
        4. 食品安全监管机构调整第30-31页
    三、苏州市现行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第31-34页
        1. 食品经营准入门槛较低,行政许可制度落实不到位第31-32页
        2. 两项制度落实受限,商品信息溯源系统推行困难第32-33页
        3. 快速检测精确度较低,法检周期较长,过程不公开第33-34页
        4. 食品监管工作部门的工作方式具有被动性、应急性第34页
        5. 下架退市制度和食品销毁处理实施不到位第34页
    四、苏州市食品安全监管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第34-40页
        1. 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具有一定的客观必然性第34-35页
        2. 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难以满足当前监管执法的现实需要第35-36页
        3. 食品安全监管体制不健全、不顺畅,导致食品监管工作效能较低第36-37页
        4. 食品监管部门组织资源配置不足,难以满足食品监管工作的现实需要第37页
        5. 食品行业协会不健全、不完善,难以充分发挥作用第37-38页
        6. 食品检测机构受现实问题所限,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第38页
        7. 消费者参与食品安全监管缺乏相应的制度和经费保障第38-40页
第四章 发达国家食品安全监管的经验及借鉴第40-43页
    一、发达国家食品安全监管的经验第40-41页
        1. 美国食品安全监管模式第40页
        2. 欧盟食品安全监管模式第40-41页
        3. 日本食品安全监管模式第41页
    二、发达国家食品安全监管的启示第41-43页
        1. 强化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第41页
        2. 建立以预防为主的监测预警机制第41-42页
        3. 建立食品可追溯体系第42页
        4. 提高食品安全管理透明度第42页
        5. 严格处罚制度第42-43页
第五章 优化苏州市食品安全监管的对策第43-49页
    一、政府部门的行政监管和公共服务责任第43-46页
        1.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理顺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第43-44页
        2. 制订和完善食品安全法律规范第44页
        3. 提升食品流通行政许可标准,适当提高食品流通行业进入门槛第44-45页
        4. 继续试点推广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系统,从源头上监管食品安全问题第45页
        5. 进一步规范整合食品检测检验机构,提供优质的社会服务第45-46页
        6. 采取综合措施,提升食品监管和公共服务的专业化水平第46页
    二、食品生产经营者的道德诚信和守法经营责任第46-47页
        1. 加强食品生产经营者的道德建设第46-47页
        2. 鼓励食品生产经营者积极开展技术革新,规避可能存在的风险第47页
    三、社会组织的公共管理和社会监督责任第47-48页
        1. 要积极促进苏州市食品行业协会的发展第47页
        2. 增加苏州市消费者协会的独立性第47页
        3. 各类社会组织应在政府引导下积极发挥作用第47-48页
    四、消费者应强化食品安全防范意识第48-49页
        1. 引导消费者树立自我保护意识第48页
        2. 拓宽消费者信息获取渠道,维护消费者的知情权第48页
        3. 畅通消费者投诉、举报渠道第48页
        4. 利用多种媒体形式曝光食品安全问题企业第48-49页
结论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3页
致谢第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食品安全溯源法律制度探讨
下一篇:我国农村非政府组织发展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