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电影、电视艺术论文--电影、电视艺术理论论文--电影、电视的评论、欣赏论文

李玉电影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目录第8-10页
插图索引第10-11页
第1章 绪论第11-19页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第11-12页
        1.1.1 选题背景第11页
        1.1.2 选题意义第11-12页
    1.2 文献综述第12-18页
        1.2.1 李玉及其电影创作第12-13页
        1.2.2 李玉电影研究现状综述第13-17页
        1.2.3 论文创新点第17-18页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18-19页
        1.3.1 研究思路第18页
        1.3.2 研究方法第18-19页
第2章 李玉电影的创作语境第19-26页
    2.1 代际谱系中的李玉电影第19-22页
        2.1.1 第六代及其电影文本特征第19-21页
        2.1.2 李玉主流艺术电影选择第21-22页
    2.2 女性电影背景下的李玉电影第22-26页
        2.2.1 女性电影与中国大陆女性电影创作第22-24页
        2.2.2 李玉作为女性导演的创作选择第24-26页
第3章 李玉电影的主题诉求第26-37页
    3.1 女性议题的表达与建构第26-29页
        3.1.1 女性题材的多项挖掘第26-27页
        3.1.2 多元的女性形象及其特征第27-29页
    3.2 人本主题内核的坚守第29-32页
        3.2.1 伦理关系的阐释第29-30页
        3.2.2 困境的观照与救赎之路的探寻第30-32页
    3.3 文化与哲学立场上的人生探询第32-37页
        3.3.1 对菲勒斯中心的批判第33-34页
        3.3.2 对当代社会人性迷失与精神焦虑的反思第34-37页
第4章 李玉电影的表现手法第37-52页
    4.1 独特的叙事方式第37-40页
        4.1.1 展示东窗风景的女性叙事视角第37-39页
        4.1.2 变化的叙事手法与稳定的叙事结构第39-40页
    4.2 纪实与诗意的视听呈现第40-47页
        4.2.1 长镜头真实展示深沉女性世界第40-42页
        4.2.2 空镜头营造诗意美第42-43页
        4.2.3 肩扛与手持摄影呈现情绪的躁动与细腻第43-44页
        4.2.4 写实环境音与情绪化音乐的融合第44-47页
    4.3 意象的隐喻与象征第47-52页
        4.3.1 鱼象征女性的焦虑与无助第47-48页
        4.3.2 水隐喻创伤的抚慰、流动的情欲与幻像的突围第48-50页
        4.3.3 车与废墟象征自由的匮乏与信念的重建第50-52页
第5章 李玉电影的创作缺失与创作贡献第52-59页
    5.1 李玉电影的创作缺失第52-55页
        5.1.1 叙事逻辑不够严密第52-53页
        5.1.2 需要更成熟的女性电影观念第53-55页
    5.2 李玉电影的创作贡献第55-59页
        5.2.1 类型电影的探索第55-56页
        5.2.2 商业与艺术的平衡第56-59页
结论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4页
致谢第64-65页
附录 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65-66页
附录 B 李玉作品及获奖情况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虚实融合的金源狩猎遗址交互空间设计研究
下一篇:国产英模电影的市场运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