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作者信息 | 第5-8页 |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页 |
导论 | 第10-21页 |
一、 研究缘起及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一) 研究缘起 | 第10-11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二、 研究目的 | 第12-13页 |
三、 研究现状 | 第13-19页 |
(一)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二)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9页 |
四、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9-21页 |
(一) 研究思路 | 第19-20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第一章 国家助学金政策实施中诚信体系建设的内容及重要性 | 第21-32页 |
一、 国家助学金政策的历史演变和实施简介 | 第21-24页 |
(一) 国家助学金政策的历史演变 | 第21-23页 |
(二) 国家助学金政策实施简介 | 第23-24页 |
二、 国家助学金政策实施中诚信体系的内容 | 第24-30页 |
(一) 国家助学金政策实施中诚信体系的内涵 | 第24-26页 |
(二) 国家助学金政策实施中诚信体系的内容 | 第26-30页 |
三、 国家助学金政策实施中诚信体系建设的重要性 | 第30-32页 |
第二章 国家助学金政策实施中诚信体系存在的问题 | 第32-42页 |
一、 国家助学金政策实施中诚信体系的问题 | 第32-34页 |
(一) 诚信教育缺乏针对性 | 第32页 |
(二) 配套制度不完善 | 第32页 |
(三) 各种偏离国家助学金政策的行为频现 | 第32-34页 |
二、 国家助学金评定过程中的诚信缺失问题的影响 | 第34-36页 |
(一) 公平感的缺失 | 第34-35页 |
(二) 自立意识下降,缺乏拼搏进取精神 | 第35页 |
(三) 助长了不良风气,引起了错误认识 | 第35-36页 |
(四) 诚信意识下降 | 第36页 |
三、 国家助学金政策实施过程中诚信缺失原因分析 | 第36-40页 |
(一) 社会原因 | 第36-37页 |
(二) 学校方面的原因 | 第37-38页 |
(三) 学生自身的原因 | 第38-39页 |
(四) 政策本身的原因 | 第39-40页 |
四、 对国家助学金诚信体系中部分政策因素的反思 | 第40-42页 |
(一) 对于国家助学金助学的再认识 | 第40-41页 |
(二) 对于国家助学金无偿资助的再认识 | 第41-42页 |
第三章 国家助学金政策实施中诚信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 第42-51页 |
一、 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 | 第42-43页 |
(一) 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内容 | 第42页 |
(二) 创新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 第42-43页 |
二、 优化制度、细化办法,增强资助的针对性 | 第43-47页 |
(一) 国家助学金制度优化的原则 | 第43-44页 |
(二) 优化国家助学金的措施 | 第44-46页 |
(三) 细化助学金评定办法 | 第46页 |
(四) 补充国家助学金评定指标,完善评定程序 | 第46-47页 |
三、 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 | 第47-49页 |
(一)大学生诚信档案的实施机构——诚信机构 | 第47-48页 |
(二) 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的具体做法 | 第48页 |
(三) 对国家助学金政策实施中大学生诚信档案工作流程的设想 | 第48-49页 |
四、 建立国家助学金评定中失信行为的监督机制 | 第49-51页 |
(一) 对工作人员失信或失职行为的问责制 | 第49-50页 |
(二) 监督助学金的使用状况,对失信者予以惩罚 | 第50-51页 |
结语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附录 | 第54-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