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南三所建筑群布局及形制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7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8-9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1.2.1 故宫相关研究 | 第9-11页 |
1.2.2 关于清代官式建筑的研究 | 第11-12页 |
1.2.3 关于南三所的研究 | 第12-13页 |
1.3 研究范围与内容 | 第13-15页 |
1.3.1 研究范围 | 第13-14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4 研究方法与框架 | 第15-17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4.2 研究框架 | 第16-17页 |
第2章 历史沿革 | 第17-24页 |
2.1 故宫历史沿革 | 第17-19页 |
2.1.1 故宫与北京城的关系 | 第17-18页 |
2.1.2 故宫营建分期 | 第18-19页 |
2.2 南三所发展变迁 | 第19-22页 |
2.2.1 南三所名称探源 | 第19-20页 |
2.2.2 南三所建筑群发展演变 | 第20-22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2-24页 |
第3章 南三所建筑群选址布局和空间营造 | 第24-35页 |
3.1 南三所建筑群选址布局因素 | 第24-26页 |
3.1.1 宗法礼制:“尊卑有序”的伦理纲常 | 第24-25页 |
3.1.2 阴阳五行:“对立统一”的传统哲学 | 第25-26页 |
3.2 南三所建筑群总体空间营造 | 第26-34页 |
3.2.1 气韵生动的序列组织 | 第27-30页 |
3.2.2 轴线对称的建筑分布 | 第30-31页 |
3.2.3 网格控制的院落尺度 | 第31-32页 |
3.2.4 主从突出的空间格局 | 第32-34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4章 南三所建筑形制剖析 | 第35-56页 |
4.1 正殿建筑形制分析 | 第35-52页 |
4.1.1 平面布局 | 第35-38页 |
4.1.2 面阔与进深的比例关系 | 第38-39页 |
4.1.3 面阔进深与斗科关系 | 第39-42页 |
4.1.4 立面构图与比例尺度研究 | 第42-45页 |
4.1.5 大木作研究 | 第45-52页 |
4.2 附属建筑形制分析 | 第52-55页 |
4.2.1 配殿 | 第52-53页 |
4.2.2 耳房 | 第53-54页 |
4.2.3 井亭 | 第54-55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5章 建筑细部特征 | 第56-63页 |
5.1 彩画类型与特点 | 第56-59页 |
5.1.1 旋子彩画的演变 | 第56-57页 |
5.1.2 官式旋子彩画的形制 | 第57页 |
5.1.3 南三所彩画特点 | 第57-59页 |
5.2 屋顶脊饰 | 第59-62页 |
5.2.1 脊饰的文化渊源 | 第59-60页 |
5.2.2 脊饰类型 | 第60-61页 |
5.2.3 南三所脊饰特征 | 第61-62页 |
5.3 砖石瓦作 | 第62页 |
5.3.1 石作 | 第62页 |
5.3.2 瓦作 | 第62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6章 结语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附录 | 第69-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