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前言 | 第9-23页 |
| 一、选题意义及相关概念界定 | 第9-10页 |
| 二、研究现状 | 第10-19页 |
| 三、研究思路和内容 | 第19-22页 |
| 四、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 第一章 死生有命——南宋特定人群平均死亡年龄估算 | 第23-69页 |
| 一、数据样本提取——从样本总体考察南宋特定人群平均死亡年龄状况 | 第23-30页 |
| 二、时期之差——南宋不同时期特定人群平均死亡年龄分析 | 第30-35页 |
| (一)南宋初期 | 第31-33页 |
| (二)南宋中期 | 第33页 |
| (三)南宋后期 | 第33-35页 |
| 三、群体之分——南宋不同群体平均死亡年龄之比较 | 第35-53页 |
| (一)宗室群体 | 第42-44页 |
| (二)官宦群体 | 第44-49页 |
| (三)僧道群体 | 第49-51页 |
| (四)布衣群体 | 第51-53页 |
| 四、性别之比——南宋男女群体平均死亡年龄之比较 | 第53-66页 |
| (一)从样本总体比较南宋男女平均死亡年龄 | 第53-58页 |
| (二)从夫妻样本考察南宋男女平均死亡年龄 | 第58-66页 |
| 五、区域之别——南宋各区域特定人群平均死亡年龄比较 | 第66-69页 |
| (一)南宋各区域特定人群平均死亡年龄之比较 | 第66-68页 |
| (二)南宋各区域特定人群平均死亡年龄差异之总结 | 第68-69页 |
| 第二章 死亡之力——南宋特定人群死亡原因分析 | 第69-102页 |
| 一、疾病死亡 | 第69-94页 |
| (一)生理疾病死亡者 | 第69-90页 |
| (二)心理疾病死亡者 | 第90-94页 |
| 二、非疾病死亡 | 第94-102页 |
| (一)被杀 | 第94-96页 |
| (二)误诊 | 第96-97页 |
| (三)吞食丹药 | 第97-99页 |
| (四)自杀 | 第99页 |
| (五)意外死亡 | 第99-102页 |
| 第三章 死生之间——南宋士宦群体的生死观问题 | 第102-122页 |
| 一、发现生死——南宋士宦群体的生死观 | 第102-110页 |
| (一)死的诠释——南宋士宦群体的死亡观 | 第102-106页 |
| (二)生的选择——佛教思想对南宋士宦群体人生态度的影响 | 第106-110页 |
| 二、解析丧葬——南宋士宦群体的丧葬观 | 第110-117页 |
| (一)提倡薄葬 | 第110-111页 |
| (二)强调男女之别 | 第111-113页 |
| (三)强调入土为安 | 第113-116页 |
| (四)丧葬宜尊古礼 | 第116-117页 |
| 三、临终遗训——南宋士宦群体的终极关怀 | 第117-122页 |
| (一)回想此生了无牵挂 | 第117-118页 |
| (二)临终之际心中充满遗憾 | 第118-122页 |
| 结语 | 第122-124页 |
| 参考文献 | 第124-132页 |
| 附表 | 第132-223页 |
| 在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及获奖情况 | 第223-224页 |
| 后记 | 第22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