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11-24页 |
一 选题缘由 | 第11-14页 |
(一)政策的推动和战略部署 | 第11-12页 |
(二)一流学科建设重要性 | 第12-13页 |
(三)现实必要性 | 第13-14页 |
二 研究的目的与研究价值 | 第14-15页 |
(一)研究目的 | 第14页 |
(二)研究价值 | 第14-15页 |
1、理论价值 | 第14-15页 |
2、实践价值 | 第15页 |
三 研究进展综述 | 第15-19页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四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9-21页 |
(一)双一流 | 第19-20页 |
(二)一流学科 | 第20页 |
(三)学科建设 | 第20页 |
(四)SWOT模型 | 第20-21页 |
五 理论依据 | 第21-22页 |
(一)系统论 | 第21-22页 |
(二)人力资本主义理论 | 第22页 |
六 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一)文献研究法 | 第22页 |
(二)比较分析法 | 第22-23页 |
七 研究思路、创新点与不足 | 第23-24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23页 |
(二)创新点、难点与不足 | 第23-24页 |
第一章 Z大学学科建设现状 | 第24-34页 |
第一节 学科结构 | 第24-25页 |
一、学科类别结构 | 第24页 |
二、学科授权点建设 | 第24-25页 |
第二节 重点学科现状 | 第25-29页 |
一、“双一流”建设学科和国家级重点学科 | 第26-27页 |
二、省级重点学科 | 第27-28页 |
三、省级优势特色学科和新兴学科 | 第28-29页 |
第三节 科研与学术成果建设 | 第29-30页 |
一、科研项目 | 第29页 |
二、平台基地建设 | 第29页 |
三、年度科研经费及科研成果统计 | 第29-30页 |
第四节 ESI排名 | 第30-32页 |
一、Z大学ESI排名状况 | 第30-31页 |
二、Z大学 ESI排名与其他院校比较 | 第31-32页 |
第五节 学科师资队伍建设 | 第32-34页 |
第二章 Z大学学科建设SWOT分析 | 第34-46页 |
第一节 Z大学一流学科建设存在的优势分析 | 第34-37页 |
一、学科门类较全、结构趋于合理 | 第34-35页 |
二、科研实力逐步提升 | 第35页 |
三、师资人才队伍质量进一步提高 | 第35-36页 |
四、区域基础上形成了优势学科和特色学科 | 第36-37页 |
第二节 Z大学学科建设存在的劣势分析 | 第37-43页 |
一、一流学科数量有待增加 | 第37-39页 |
二、学科特色不够突出 | 第39页 |
三、高层次师资人才数量相对较少 | 第39-41页 |
四、学科科研创新能力有待加强 | 第41-43页 |
第三节 Z大学学科建设存在的机遇 | 第43-44页 |
一、“双一流”建设为Z大学学科建设提供了机遇 | 第43页 |
二、部省合建模式为Z大学学科建设提供了机遇 | 第43页 |
三、“人才强省”战略为Z大学高层次人才引进提供了机遇 | 第43-44页 |
第四节 Z大学学科建设存在的挑战 | 第44-46页 |
一、国内高等学校竞争的挑战 | 第44页 |
二、国际化所带来的挑战 | 第44-46页 |
第三章 “双一流”背景下Z大学一流学科建设的对策 | 第46-52页 |
第一节 凝练学科方向,有目的的汇聚高水平学科团队 | 第46-48页 |
一、注重高层次人才的引进与培养 | 第46-47页 |
二、建立健全人才队伍的竞争激励机制 | 第47页 |
三、创造有利于人才发展的环境 | 第47-48页 |
第二节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提升科研水平 | 第48-49页 |
一、多元化筹措资金,加大科研投入 | 第48页 |
二、大力推进协同创新,提升科研水平 | 第48-49页 |
第三节 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助力学科发展 | 第49-50页 |
第四节 强化优势特色学科建设,提升学科核心竞争力 | 第50-52页 |
一、立足区域特色,着力建设优势特色学科 | 第50页 |
二、推进学科开放,促进学科的交叉融合 | 第50-52页 |
结语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个人简历及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