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庄西露天煤矿滑落区回采关键技术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9-18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滑坡机制、机理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页 |
1.3 边坡稳定性研究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10-16页 |
1.3.1 边坡稳定性分析的定量分析方法 | 第11-14页 |
1.3.2 边坡稳定性分析的可靠度分析方法 | 第14-16页 |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2 矿区工程地质特征及三维地质模型建立 | 第18-28页 |
2.1 矿区自然地理概况 | 第18页 |
2.2 矿区工程地质特征 | 第18-22页 |
2.2.1 地层特征 | 第19-20页 |
2.2.2 构造特征 | 第20-21页 |
2.2.3 煤层特征 | 第21-22页 |
2.3 滑坡前后采场现状三维地质模型建立 | 第22-27页 |
2.3.1 模型构建流程 | 第22-23页 |
2.3.2 地质数据的处理与数据库建立 | 第23-25页 |
2.3.3 三维面模型建立 | 第25页 |
2.3.4 三维地质模型建立 | 第25-2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3 滑坡演化机理及形态分析 | 第28-45页 |
3.1 滑坡概况及形态特征 | 第28页 |
3.2 诱发滑坡综合因素分析 | 第28-36页 |
3.2.1 滑坡区岩石组合特征因素 | 第29-31页 |
3.2.2 水作用因素 | 第31-32页 |
3.2.3 软弱夹层及断层作用因素 | 第32-33页 |
3.2.4 地表裂缝作用因素 | 第33-35页 |
3.2.5 采动工程作用因素 | 第35-36页 |
3.3 滑坡演化过程分析 | 第36-41页 |
3.3.1 走向监测数据分析 | 第36-40页 |
3.3.2 倾向监测数据分析 | 第40-41页 |
3.4 滑坡演化机理分析 | 第41-44页 |
3.4.1 滑坡形成的力学成因分析 | 第41-42页 |
3.4.2 滑坡模式及滑坡形态分析 | 第42-4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4 滑落区回采数值模拟研究 | 第45-70页 |
4.1 基于极限平衡法边坡稳定性分析 | 第45-58页 |
4.1.1 极限平衡法基本原则 | 第45-46页 |
4.1.2 计算方法选取 | 第46-50页 |
4.1.3 边坡岩土力学参数反分析与确定 | 第50-55页 |
4.1.4 安全储备系数确定 | 第55页 |
4.1.5 滑坡区回采最佳帮坡角确定 | 第55-58页 |
4.2 基于FLAC3D边坡稳定性数值模拟研究 | 第58-66页 |
4.2.1 FLAC3D简介 | 第58页 |
4.2.2 FLAC3D滑落区数值模拟模型建立 | 第58-60页 |
4.2.3 滑落区回采过程数值模拟分析 | 第60-66页 |
4.3 基于FLAC3D边坡安全系数计算 | 第66-68页 |
4.4 滑坡区回采煤岩工程量计算 | 第6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5 滑落区回采过程安全防护技术研究 | 第70-73页 |
5.1 边坡岩体位移远程智能监测 | 第70-72页 |
5.1.1 边坡位移监测系统选择 | 第70-71页 |
5.1.2 边坡位移监测方案确定 | 第71-72页 |
5.2 内排压脚 | 第72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结论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
在学研究成果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