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1章 前言 | 第11-1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1.2 研究目的 | 第13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4-21页 |
2.1 实验动物、动物喂养和术前的准备 | 第14页 |
2.2 主要实验器材 | 第14-15页 |
2.3 主要试剂 | 第15-16页 |
2.3.1 动物分组 | 第15页 |
2.3.2 大鼠动物模型的制作 | 第15-16页 |
2.3.3 术后管理 | 第16页 |
2.4 观察指标 | 第16页 |
2.5 术后各项指标的检查 | 第16-20页 |
2.5.1 术后取材 | 第16-17页 |
2.5.2 肝再生指数 | 第17页 |
2.5.3 血清 ALT、AST 指数 | 第17页 |
2.5.4 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 免疫组化步骤 | 第17-18页 |
2.5.5 免疫蛋白印迹法检测细胞周期蛋白 D1 的表达 | 第18-20页 |
2.6 统计学分析 | 第20-21页 |
第3章 结果 | 第21-25页 |
3.1 大鼠一般状态及肝叶大体形态观察 | 第21页 |
3.2 肝重体重比的变化 | 第21-22页 |
3.3 术后血清 ALT、AST 变化 | 第22-23页 |
3.4 肝再生组织 PCNA 标记指数变化 | 第23页 |
3.5 细胞周期蛋白 D1 表达的变化 | 第23-25页 |
第4章 讨论 | 第25-32页 |
4.1 大鼠肝再生模型的建立 | 第25-26页 |
4.2 实验结果的分析 | 第26-32页 |
4.2.1 术后肝体比的变化 | 第26-27页 |
4.2.2 术后各组肝功能的变化 | 第27页 |
4.2.3 术后肝 PCNA 标记指数 | 第27-28页 |
4.2.4 细胞周期蛋白 D1 的表达 | 第28-32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32-33页 |
5.1 结论 | 第32页 |
5.2 展望 | 第32-33页 |
致谢 | 第33-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8页 |
附图 | 第38-43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43-44页 |
综述 | 第44-50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