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言 | 第11-16页 |
第一章 区分所有建筑物重建信托概述 | 第16-24页 |
1.1 区分所有建筑物重建信托的相关概念与特征 | 第16-19页 |
1.1.1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概念与历史发展 | 第16-17页 |
1.1.2 区分所有建筑物重建信托的概念 | 第17页 |
1.1.3 区分所有建筑物重建信托的特征 | 第17-19页 |
1.2 信托在区分所有建筑物重建中的功能 | 第19-21页 |
1.2.1 资金融通功能 | 第19-20页 |
1.2.2 长期性、集团化的财产管理功能 | 第20页 |
1.2.3 意思冻结与破产隔离功能 | 第20-21页 |
1.2.4 财产转换功能 | 第21页 |
1.3 区分所有建筑物重建信托的可行性 | 第21-24页 |
1.3.1 制度上的保障 | 第22页 |
1.3.2 实践中的优势 | 第22-23页 |
1.3.3 社会经济效益的共赢 | 第23-24页 |
第二章 我国区分所有建筑物重建工作面临的现状 | 第24-27页 |
第三章 域外相关信托制度之运用及启示 | 第27-37页 |
3.1 美国都市更新信托的概况 | 第27-29页 |
3.1.1 美国都市更新信托和城市精明增长计划产生的背景 | 第27-28页 |
3.1.2 美国都市更新信托的发展及其与建筑物重建信托的联系 | 第28-29页 |
3.2 日本区分所有建筑物重建信托的概况 | 第29-33页 |
3.2.1 日本区分所有建筑物重建信托产生的背景与发展概况 | 第29-30页 |
3.2.2 日本区分所有建筑物重建信托模式简析 | 第30-33页 |
3.3 域外相关制度对我国的启发 | 第33-37页 |
3.3.1 启动区分所有建筑物重建工作的要件 | 第34-35页 |
3.3.2 含有消极因素之财产的信托设立 | 第35-37页 |
第四章 区分所有建筑物重建信托的设立及其法律关系 | 第37-53页 |
4.1 我国区分所有建筑物重建信托的设立 | 第37-40页 |
4.2 区分所有建筑物重建信托法律关系的主体 | 第40-43页 |
4.2.1 区分所有建筑物重建信托中主体的概念及资格 | 第40-42页 |
4.2.2 区分所有建筑物重建信托中委托人主体的类型 | 第42-43页 |
4.3 区分所有建筑物重建信托法律关系的客体 | 第43-45页 |
4.3.1 区分所有建筑物重建信托法律关系客体的概念 | 第43页 |
4.3.2 区分所有建筑物重建信托法律关系客体的种类 | 第43-45页 |
4.4 区分所有建筑物重建信托法律关系的内容 | 第45-53页 |
4.4.1 委托人的权利与义务 | 第45-48页 |
4.4.2 受托人的权利与义务 | 第48-52页 |
4.4.3 受益人的权利与义务 | 第52-53页 |
第五章 区分所有建筑物重建信托配套法律制度的思考 | 第53-58页 |
5.1 建立并完善空间权运用的相关法律制度 | 第53-54页 |
5.2 完善信托财产相关税收法律制度 | 第54-56页 |
5.3 完善信托财产登记制度 | 第56-58页 |
结语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