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吏治的行政学分析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绪论 | 第11-19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1.2.1 “贞观之治”的研究概况 | 第12-14页 |
1.2.2 贞观吏治的研究综述 | 第14-17页 |
1.3 论文写作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1.3.1 论文写作思路 | 第17页 |
1.3.2 论文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3.3 论文的行政学研究视角 | 第18-19页 |
2 贞观吏治的缘起 | 第19-21页 |
2.1 历史基础 | 第19页 |
2.2 时代背景 | 第19-21页 |
3 贞观吏治的主要构成 | 第21-40页 |
3.1 贞观吏治的内容 | 第21-32页 |
3.1.1 官员选拔的公正性 | 第21-23页 |
3.1.2 官员任用的制度化 | 第23-24页 |
3.1.3 官员考核的规范化 | 第24-26页 |
3.1.4 官员俸禄的透明化 | 第26-28页 |
3.1.5 官员休沐的人性化 | 第28-29页 |
3.1.6 官员伦理的具体化 | 第29-32页 |
3.2 贞观吏治的鲜明特点 | 第32-36页 |
3.2.1 清正廉洁 | 第32-33页 |
3.2.2 以身作则 | 第33-34页 |
3.2.3 注重法律 | 第34-35页 |
3.2.4 理论创新 | 第35-36页 |
3.3 贞观吏治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与影响 | 第36-40页 |
3.3.1 不可或缺的历史文化构成 | 第36页 |
3.3.2 全面看待贞观吏治的影响 | 第36-40页 |
4 贞观吏治的时代价值与启示 | 第40-65页 |
4.1 降低行政成本 | 第40-43页 |
4.1.1 避免官员“拍脑袋”决策 | 第42-43页 |
4.1.2 转变行政治理方式 | 第43页 |
4.2 制度治吏 | 第43-49页 |
4.2.1 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化 | 第44-46页 |
4.2.2 考核激励常规化 | 第46-49页 |
4.3 “零容忍”反腐 | 第49-56页 |
4.3.1 健全监督体系 | 第50-51页 |
4.3.2 依法治吏 | 第51-53页 |
4.3.3 行政环境廉洁化 | 第53-54页 |
4.3.4 行政体制规范化 | 第54-56页 |
4.4 强化行政伦理 | 第56-65页 |
4.4.1 行政组织伦理健全化 | 第57-59页 |
4.4.2 行政人员伦理内在化 | 第59-65页 |
结语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学术成果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