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磁致伸缩导波建模方法与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9页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9-11页 |
1.2 磁致伸缩导波检测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7页 |
1.2.1 原理与模型 | 第11-12页 |
1.2.2 传感器和实验研究 | 第12-15页 |
1.2.3 信号处理 | 第15-16页 |
1.2.4 无损检测应用 | 第16-17页 |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 第17-19页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3.2 论文的创新点 | 第18-19页 |
第二章 纵向模态磁致伸缩导波传感器建模与分析 | 第19-34页 |
2.1 引言 | 第19页 |
2.2 磁致伸缩导波原理 | 第19-25页 |
2.2.1 磁致伸缩效应 | 第19-21页 |
2.2.2 力磁耦合本构模型 | 第21-22页 |
2.2.3 磁致伸缩导波传感器电磁场理论基础 | 第22-23页 |
2.2.4 磁致伸缩导波传感器原理 | 第23-25页 |
2.3 磁致伸缩纵向导波传感器激励 | 第25-33页 |
2.3.1 模型的建立 | 第25-29页 |
2.3.2 有效性验证 | 第29-31页 |
2.3.3 传感器提离对导波检测的影响 | 第31-3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三章 扭转模态磁致伸缩导波传感器建模与分析 | 第34-52页 |
3.1 引言 | 第34页 |
3.2 磁致伸缩扭转模态导波检测原理 | 第34-36页 |
3.2.1 圆管中扭转波 | 第34-35页 |
3.2.2 扭转模态导波传感器结构 | 第35-36页 |
3.3 磁致伸缩扭转导波传感器激励 | 第36-42页 |
3.3.1 仿真过程 | 第36-41页 |
3.3.2 仿真模型有效性分析 | 第41-42页 |
3.4 实验系统 | 第42-45页 |
3.4.1 实验材料及参数 | 第42-43页 |
3.4.2 实验设备 | 第43页 |
3.4.3 实验过程 | 第43-44页 |
3.4.4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44-45页 |
3.5 激励电流频率对检测信号的影响 | 第45-51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四章 缺陷方向对磁致伸缩导波检测的影响 | 第52-63页 |
4.1 引言 | 第52页 |
4.2 管道中导波的传播特性 | 第52-54页 |
4.3 不同轴向方向缺陷的导波检测 | 第54-58页 |
4.4 不同周向方向缺陷的导波检测 | 第58-6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第五章 高温管道导波缺陷检测模拟 | 第63-77页 |
5.1 引言 | 第63页 |
5.2 磁致伸缩超声导波高温检测原理 | 第63-65页 |
5.2.1 磁致伸缩导波传感器高温适用性 | 第63-64页 |
5.2.2 温度场理论分析 | 第64-65页 |
5.3 高温导波检测模型的建立 | 第65-75页 |
5.3.1 纵向模态导波高温检测模型 | 第65-71页 |
5.3.2 扭转模态导波高温检测模型 | 第71-7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5-77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77-80页 |
6.1 总结 | 第77-78页 |
6.2 不足和展望 | 第78-80页 |
6.2.1 本文不足之处 | 第78-79页 |
6.2.2 展望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 | 第86-87页 |
致谢 | 第87-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