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主要符号说明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21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8-9页 |
1.2 断裂力学的研究现状 | 第9-18页 |
1.2.1 断裂力学的产生与发展 | 第9-13页 |
1.2.2 混凝土断裂力学的发展 | 第13-18页 |
1.3 混凝土Ⅰ-Ⅱ复合型断裂准则研究进展 | 第18-20页 |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0-21页 |
第二章 试件设计与实验方案 | 第21-28页 |
2.1 引言 | 第21页 |
2.2 试验概况 | 第21-25页 |
2.2.1 试件制作 | 第21-22页 |
2.2.2 试件形式 | 第22-23页 |
2.2.3 测试装置 | 第23-24页 |
2.2.4 测试方案 | 第24-25页 |
2.3 数字图像相关法测量断裂过程区尺寸 | 第25-27页 |
2.3.1 基本原理 | 第25-26页 |
2.3.2 试件表面处理 | 第26页 |
2.3.3 测量设备 | 第26-2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试验结果及断裂特性分析 | 第28-48页 |
3.1 引言 | 第28页 |
3.2 电测法测定起裂荷载值 | 第28-33页 |
3.3 控制参数对混凝土断裂特性的影响 | 第33-38页 |
3.3.1 缝高比对起裂荷载与峰值荷载的影响 | 第33-35页 |
3.3.2 裂缝偏移距离对起裂荷载和峰值荷载的影响 | 第35-36页 |
3.3.3 试件缝高比与裂缝偏移距离对断裂角度θ的影响 | 第36-38页 |
3.4 数字图像相关法测量Ⅰ-Ⅱ复合型混凝土断裂过程区 | 第38-47页 |
3.4.1 DICM方法获取的裂缝张开位移与剪切位移 | 第38-42页 |
3.4.2 Vic-2D软件位移分析计算结果 | 第42-44页 |
3.4.3 峰值时刻断裂过程区的长度 | 第44-4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四章 基于有限断裂力学模型的断裂准则研究 | 第48-59页 |
4.1 引言 | 第48页 |
4.2 Ⅰ-Ⅱ复合型断裂理论 | 第48-52页 |
4.2.1 最大周向应力理论 | 第48-50页 |
4.2.2 有限断裂力学准则 | 第50-52页 |
4.3 基于有限断裂力学模型的试验分析 | 第52-58页 |
4.3.1 裂缝扩展距离 | 第52-55页 |
4.3.2 裂缝扩展的最终断裂角 | 第55-5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9-61页 |
5.1 总结 | 第59页 |
5.2 展望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