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

公共政策介入执行难问题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9页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第10-11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页
        1.1.2 研究目的第10-11页
        1.1.3 研究意义第11页
    1.2 研究涉及的相关理论第11-14页
        1.2.1 政府失灵理论第11-12页
        1.2.2 市场机制理论第12-13页
        1.2.3 公共政策的公共性与偏好性对立统一理论第13-14页
        1.2.4 公共治理理论第14页
    1.3 国内外研究概况第14-17页
        1.3.1 国外研究概况第14-15页
        1.3.2 国内研究概况第15-17页
        1.3.3 简单述评第17页
    1.4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第17-18页
        1.4.1 研究思路第17页
        1.4.2 研究方法第17-18页
    1.5 本研究的创新点第18-19页
第二章 当前面临的执行难问题第19-32页
    2.1 执行难的相关概念第19-20页
        2.1.1 执行的概念第19页
        2.1.2 法律意义上的执行难概念第19-20页
        2.1.3 本文界定的执行难概念第20页
    2.2 当前执行难问题的现状第20-21页
    2.3 当前执行难问题的具体表现第21-25页
        2.3.1 执行案件多与执行案件难形成恶性互动关系第21-22页
        2.3.2 无财产可供执行的案件无法解决,挤占正常案件执行资源第22-23页
        2.3.3 终结本次执行程序的结案方式影响执行工作正常开展第23-25页
    2.4 当前面临的执行难问题的成因第25-28页
        2.4.1 社会信用体系不完善导致执行案件恶性激增第25-26页
        2.4.2 风险转移机制不完善导致无财产可执行的案件频发第26页
        2.4.3 自然人债务危机管理制度缺位导致无财产可执行的案件长期积压第26-27页
        2.4.4 公共部门垄断执行服务供给导致效率不高第27-28页
    2.5 解决执行难问题面临的挑战第28-32页
        2.5.1 执行难问题成因复杂性带来的挑战第28-29页
        2.5.2 现有解决措施自身的局限性带来的挑战第29-30页
        2.5.3 人民法院自身职权的限制带来的挑战第30-32页
第三章 公共政策介入执行难问题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第32-38页
    3.1 公共政策介入执行难问题的具体含义第32-34页
        3.1.1 介入执行难问题的“公共政策”第32-33页
        3.1.2 公共政策所要介入的“执行难”第33页
        3.1.3 公共政策“介入”的含义第33-34页
    3.2 公共政策介入执行难问题的必要性第34-35页
        3.2.1 公共政策介入是应对执行难复杂成因的现实需要第34页
        3.2.2 公共政策介入是弥补现有解决措施自身局限性的现实需要第34-35页
        3.2.3 公共政策介入是突破人民法院自身职权限制的现实需要第35页
    3.3 公共政策介入执行难问题的可行性第35-38页
        3.3.1 理论依据为公共政策介入执行难提供强力支撑第35-36页
        3.3.2 改革深化为公共政策介入执行难提供政策支持第36-37页
        3.3.3 社会进步为公共政策介入执行难奠定现实基础第37-38页
第四章 公共政策介入执行难问题的域外经验第38-43页
    4.1 英国“双轨制”执行体制第38-39页
    4.2 法国私人执行体制与阶段性发展的破产制度第39-40页
    4.3 美国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与以此为依托的风险转移手段第40-41页
    4.4 域外经验的启示第41-43页
第五章 公共政策介入执行难问题的对策建议第43-49页
    5.1 构建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第43页
    5.2 完善风险转移机制第43-45页
    5.3 对执行机构进行市场化改革第45-46页
    5.4 建立自然人债务危机管理制度第46-49页
参考文献第49-51页
致谢第51-52页
作者简介第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气象灾害应急管理研究--以L市“7·18”暴雨山洪灾害为例
下一篇:新沂市社会组织培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