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9-11页 |
ABSTRACT | 第11-12页 |
1 绪论 | 第13-23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3-14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4页 |
1.2 相关研究现状 | 第14-19页 |
1.2.1 国外相关研究 | 第14-15页 |
1.2.2 国内相关研究 | 第15-19页 |
1.2.3 相关研究评述 | 第19页 |
1.3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及方法 | 第19-22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1.3.3 研究技术路线 | 第21-22页 |
1.4 创新与不足 | 第22-23页 |
1.4.1 创新点 | 第22页 |
1.4.2 不足之处 | 第22-23页 |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23-31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3-24页 |
2.1.1 老年人 | 第23页 |
2.1.2“老漂族” | 第23-24页 |
2.1.3 养老及异地养老 | 第24页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第24-27页 |
2.2.1 福利多元主义 | 第24页 |
2.2.2 代际关系理论 | 第24-25页 |
2.2.3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 | 第25-26页 |
2.2.4“推一拉”理论 | 第26-27页 |
2.3 调查流程与说明 | 第27-30页 |
2.3.1 调查组织流程 | 第27页 |
2.3.2 调查内容 | 第27-28页 |
2.3.3 调查样本的选取 | 第28-30页 |
2.4 本章小节 | 第30-31页 |
3 泰安市“老漂族”异地养老现状分析 | 第31-47页 |
3.1 泰安市“老漂族”现状及其产生原因 | 第31-34页 |
3.1.1 泰安市人口分布现状 | 第31-32页 |
3.1.2 泰安市“老漂族”的形成原因 | 第32-33页 |
3.1.3 泰安市养老支持情况 | 第33-34页 |
3.2 泰安市“老漂族”异地养老现状 | 第34-42页 |
3.2.1 泰安市“老漂族”异地养老总体满意度 | 第34-35页 |
3.2.2 泰安市“老漂族”异地养老日常生活状况 | 第35-39页 |
3.2.3 泰安市“老漂族”异地养老意愿 | 第39-42页 |
3.3 泰安市“老漂族”养老存在的问题 | 第42-46页 |
3.3.1 社会适应性较差 | 第42-43页 |
3.3.2 精神慰藉满足度较低 | 第43-44页 |
3.3.3 社会权益的损失 | 第44-45页 |
3.3.4 操劳过度,身体状况不佳 | 第45-46页 |
3.4 本章小节 | 第46-47页 |
4 泰安市“老漂族”养老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 第47-59页 |
4.1 基于扎根理论的“老漂族”养老质量影响因素筛选 | 第47-48页 |
4.2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因素评估 | 第48-53页 |
4.2.1 因子分析法结果计算 | 第49-53页 |
4.3 基于回归方程的“老漂族”异地养老质量影响程度分析 | 第53-55页 |
4.3.1 个人因素各指标的回归分析 | 第53页 |
4.3.2 家庭因素各指标的回归分析 | 第53-54页 |
4.3.3 社会支持因素各指标的回归分析 | 第54页 |
4.3.4 三个维度对“老漂族”异地养老质量的回归分析 | 第54-55页 |
4.4 泰安市“老漂族”异地养老质量影响因素产生原因分析 | 第55-58页 |
4.4.1“老漂族”个人因素对“老漂族”异地养老质量的影响 | 第55-56页 |
4.4.2 家庭因素对“老漂族”异地养老质量的影响 | 第56页 |
4.4.3 社会支持因素对“老漂族”异地养老质量的影响 | 第56-58页 |
4.5 本章小节 | 第58-59页 |
5“老漂族”异地养老问题的解决策略 | 第59-65页 |
5.1“老漂族”异地养老对策整体框架 | 第59-60页 |
5.2“老漂族”异地养老对策实施具体措施 | 第60-64页 |
5.2.1“老漂族”个体应增强社会适应能力,主动继续社会化 | 第60页 |
5.2.2 家庭应为“老漂族”提供精神慰藉 | 第60-61页 |
5.2.3 社区应关注“老漂族”需求 | 第61-62页 |
5.2.4 发挥市场养老服务的积极作用 | 第62-63页 |
5.2.5 促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 | 第63-64页 |
5.3 本章小节 | 第64-65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65-67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65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附录 | 第71-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