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1 国内外生态风险评价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2 国内外高速铁路生态风险评价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1.3.3 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第2章 高速铁路生态风险评价的理论研究 | 第16-23页 |
2.1 生态风险的内涵 | 第16-17页 |
2.2 区域生态风险评价理论研究 | 第17-20页 |
2.2.1 生态风险评价 | 第17-18页 |
2.2.2 区域生态风险评价 | 第18页 |
2.2.3 区域生态风险评价的方法和模型 | 第18-20页 |
2.3 高速铁路生态风险评价 | 第20-23页 |
2.3.1 高速铁路建设项目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 第20-21页 |
2.3.2 高速铁路生态风险评价的内容 | 第21-23页 |
第3章 高速铁路生态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及其量化模型 | 第23-42页 |
3.1 指标体系概述 | 第23-24页 |
3.1.1 指标 | 第23页 |
3.1.2 指标体系 | 第23-24页 |
3.2 高速铁路生态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24-36页 |
3.2.1 指标的选取原则 | 第24页 |
3.2.2 构建指标体系的方法 | 第24-26页 |
3.2.3 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26-29页 |
3.2.4 评价指标分析 | 第29-36页 |
3.3 高速铁路生态风险评价量化模型的建立 | 第36-42页 |
3.3.1 高速铁路生态风险综合评价常用方法 | 第36-38页 |
3.3.2 基于灰色多层次评价法的高速铁路生态风险综合评价模型 | 第38-42页 |
第4章 成灌快铁生态风险评价 | 第42-53页 |
4.1 项目沿线区域生态环境概况 | 第42-43页 |
4.2 项目建设期生态风险分析 | 第43-45页 |
4.2.1 风险源分析 | 第43-44页 |
4.2.2 风险受体分析 | 第44页 |
4.2.3 评价单元的确定 | 第44-45页 |
4.3 成灌快铁生态风险综合评价 | 第45-53页 |
4.3.1 构建成灌快铁生态风险指标体系 | 第45页 |
4.3.2 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 | 第45-48页 |
4.3.3 确定评价样本矩阵 | 第48-49页 |
4.3.4 计算灰色评价系数 | 第49-50页 |
4.3.5 计算灰色评价权向量及权矩阵 | 第50-51页 |
4.3.6 对一级指标作综合评价 | 第51-52页 |
4.3.7 对目标层作综合评价 | 第52页 |
4.3.8 结论分析 | 第52-53页 |
结论和展望 | 第53-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科研项目情况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