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导论 | 第9-14页 |
1.1 问题提出 | 第9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9-10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4 创新之处 | 第12页 |
1.5 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1.5.1 文献研究法 | 第12-13页 |
1.5.2 调查研究法 | 第13页 |
1.5.3 行动研究法 | 第13-14页 |
第2章 自主学习的理论基础 | 第14-17页 |
2.1 自主学习的内涵 | 第14-15页 |
2.1.1 自主学习的概念界定 | 第14页 |
2.1.2 自主学习的特征 | 第14页 |
2.1.3 高中生数学自主学习的特征 | 第14-15页 |
2.2 自主学习的相关理论 | 第15-17页 |
2.2.1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第15页 |
2.2.2 社会认知学习理论 | 第15-16页 |
2.2.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16-17页 |
第3章 高中生自主学习能力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 第17-23页 |
3.1 调查方案的设计及实施 | 第17-18页 |
3.1.1 调查方案的设计 | 第17页 |
3.1.2 调查方案的实施 | 第17-18页 |
3.2 调查的结果和分析 | 第18-20页 |
3.2.1 调查结果 | 第18-19页 |
3.2.2 调查结果的分析 | 第19-20页 |
3.3 影响高中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因素分析 | 第20-23页 |
3.3.1 影响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内部因素 | 第20-21页 |
3.3.2 影响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外部因素 | 第21-23页 |
第4章 高中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 | 第23-33页 |
4.1 高中数学教师的角色转换 | 第23-24页 |
4.1.1 教师角色的正确定位 | 第23页 |
4.1.2 教师要注重提高自身素质 | 第23页 |
4.1.3 教师要树立全新教育理念 | 第23-24页 |
4.2 课内自主学习的策略 | 第24-28页 |
4.2.1 创设多种情境 | 第24-26页 |
4.2.2 加强学法指导 | 第26页 |
4.2.3 采取适当的教学形式 | 第26-27页 |
4.2.4 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 第27-28页 |
4.2.5 实施合理的评价机制 | 第28页 |
4.3 课外自主学习的策略 | 第28-33页 |
4.3.1 学会预习养成看书习惯 | 第28-29页 |
4.3.2 发挥例题与习题的作用 | 第29页 |
4.3.3 学生合作探究学习 | 第29-30页 |
4.3.4 学生自主出题 | 第30页 |
4.3.5 布置有探索价值的作业 | 第30-31页 |
4.3.6 培养学生自我反思的习惯 | 第31-33页 |
第5章 以自主学习为特征的案例分析 | 第33-42页 |
5.1 案例 1—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 | 第33-37页 |
5.2 案例 2—函数的奇偶性(一) | 第37-42页 |
第6章 总结与期望 | 第42-44页 |
6.1 研究结论与思考 | 第42页 |
6.2 研究不足 | 第42-43页 |
6.3 研究展望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附录 | 第46-50页 |
附录 1 高中生数学自主学习情况调查问卷 | 第46-49页 |
附录 2 高中生数学自主学习情况的访谈提纲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