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19页 |
1.1 犬细小病毒的研究进展 | 第10-13页 |
1.1.1 犬细小病毒特性 | 第10页 |
1.1.2 犬细小病毒病流行病学 | 第10-11页 |
1.1.3 犬细小病毒致病机理 | 第11页 |
1.1.4 犬细小病毒病临床特征 | 第11-12页 |
1.1.5 犬细小病毒病实验室诊断 | 第12页 |
1.1.6 犬细小病毒病的防控 | 第12-13页 |
1.2 病毒样颗粒研究进展 | 第13-15页 |
1.2.1 病毒样颗粒特性 | 第13页 |
1.2.2 病毒样颗粒制备 | 第13-15页 |
1.2.3 病毒样颗粒的应用 | 第15页 |
1.3 大肠杆菌伴侣分子研究进展 | 第15-17页 |
1.3.1 伴侣蛋白TF的结构功能 | 第15-16页 |
1.3.2 DnaK/DnaJ/GrpE和GroEL/ES系统的结构功能 | 第16页 |
1.3.3 伴侣分子的应用 | 第16-17页 |
1.4 本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1.5 预期结果和意义 | 第18-19页 |
第二章 犬细小病毒VP2蛋白的可溶性表达及纯化 | 第19-26页 |
2.1 材料 | 第19-20页 |
2.1.1 主要生化试剂 | 第19-20页 |
2.1.2 菌株和载体 | 第20页 |
2.1.3 仪器设备 | 第20页 |
2.2 方法 | 第20-23页 |
2.2.1 目的基因及引物合成 | 第20-21页 |
2.2.2 VP2片段的扩增与载体构建 | 第21-22页 |
2.2.3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与共表达实验 | 第22-23页 |
2.3 结果 | 第23-24页 |
2.3.1 VP2基因重组质粒的构建 | 第23页 |
2.3.2 重组VP2蛋白及Tf16的表达 | 第23-24页 |
2.4 讨论 | 第24-26页 |
第三章 犬细小病毒VP2蛋白的纯化和病毒样颗粒的体外组装 | 第26-33页 |
3.1 材料 | 第26-28页 |
3.1.1 主要溶液配制 | 第26-27页 |
3.1.2 实验仪器 | 第27-28页 |
3.1.3 主要试剂 | 第28页 |
3.2 方法 | 第28-29页 |
3.2.1 Ni-NTA亲和层析 | 第28页 |
3.2.2 Westernblot分析 | 第28-29页 |
3.2.3 动态光散射仪和透射电镜分析 | 第29页 |
3.2.4 蛋白浓度的检测 | 第29页 |
3.2.5 犬细小病毒样颗粒的血凝试验 | 第29页 |
3.3 结果 | 第29-32页 |
3.3.1 重组VP2蛋白的纯化和反应原性分析 | 第29-30页 |
3.3.2 犬细小病毒样颗粒的体外组装条件摸索 | 第30-32页 |
3.3.3 犬细小病毒样颗粒的血凝特性 | 第32页 |
3.4 讨论 | 第32-33页 |
第四章 犬细小病毒样颗粒的免疫效果评价 | 第33-41页 |
4.1 材料 | 第33-34页 |
4.1.1 病料 | 第33页 |
4.1.2 主要仪器 | 第33-34页 |
4.1.3 主要试剂 | 第34页 |
4.2 方法 | 第34-36页 |
4.2.1 犬细小病毒的分离 | 第34页 |
4.2.2 犬细小病毒的鉴定 | 第34页 |
4.2.3 疫苗的配制 | 第34-35页 |
4.2.4 豚鼠的免疫 | 第35页 |
4.2.5 抗体的检测 | 第35-36页 |
4.2.6 豚鼠细胞因子检测 | 第36页 |
4.3 结果 | 第36-39页 |
4.3.1 犬细小病毒的分离鉴定 | 第36-37页 |
4.3.2 犬细小病毒样颗粒的豚鼠体液免疫反应评价 | 第37-38页 |
4.3.3 犬细小病毒样颗粒免疫后细胞因子检测 | 第38-39页 |
4.4 讨论 | 第39-41页 |
结论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作者简介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