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中国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工作论文

宗教在农村社会治理中的功能研究--以陕西省F村天主教为例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导论第11-20页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1-12页
        1.1.1 研究目的第11页
        1.1.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2 理论依据——结构功能主义理论第12-13页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3-18页
        1.3.1 国内研究现状第13-17页
        1.3.2 国外研究现状第17-18页
    1.4 研究方法第18-19页
    1.5 本研究的创新点第19-20页
第二章 农村社会治理的变迁第20-30页
    2.1 改革开放前的农村社会治理格局变迁第20-26页
        2.1.1 传统农村社会治理格局第20-22页
        2.1.2 近代以来(1840-1949)农村社会治理格局第22-24页
        2.1.3 解放后到改革开放前(1949-1979)的农村社会治理格局第24-26页
    2.2 改革开放后的农村社会治理格局第26-28页
    2.3 当前农村社会治理的主要问题第28-30页
第三章 天主教在F村治理中的现状第30-39页
    3.1 F村发展概况第30页
    3.2 天主教信仰下的F村第30-34页
        3.2.1 F村的教会发展史第30-32页
        3.2.2 F村教会日常活动第32-34页
    3.3 F村民信教原因第34-35页
        3.3.1 祖辈传承:村民信教的直接原因第34页
        3.3.2 精神需求:从无法选择到更加坚定第34-35页
    3.4 天主教在F村治理中发挥的作用第35-39页
        3.4.1 抵制市场经济下的“拜金主义”第35-36页
        3.4.2 引导村民向善,促进精神文明第36-37页
        3.4.3 增强村庄凝聚力,培育公共精神第37-39页
第四章 宗教对农村社会治理的功能第39-44页
    4.1 自我建构—教义与教规的内化第39-40页
    4.2 信仰共同体建立—身份认同第40页
    4.3 农村公共生活再塑造第40-43页
        4.3.1 公共空间再塑造第40-41页
        4.3.2 公共权威—人心力量再凝聚第41-42页
        4.3.3 宗教生活—公共生活再崛起第42-43页
    4.4 宗教对农村社会治理的不利影响第43-44页
第五章 结论及讨论第44-47页
    5.1 “文化真空”下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第44页
    5.2 农村教会遭遇的挑战第44-45页
    5.3 农村教会的未来第45-47页
参考文献第47-50页
致谢第50-52页
附录第52-54页
作者简介第54页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第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强钢筋与活性粉末混凝土间粘结性能研究
下一篇:A艺术品公司市场营销策略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