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8-14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8页 |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8-9页 |
三、研究综述 | 第9-12页 |
四、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页 |
五、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第一章 西藏纪录片发展及影视叙事学概述 | 第14-19页 |
一、西藏纪录片发展概述 | 第14-15页 |
二、影视叙事学概述 | 第15-19页 |
第二章 20世纪80年代西藏纪录片叙事分析 | 第19-30页 |
一、概述 | 第19页 |
二、典型文本:《西藏的诱惑》叙事分析 | 第19-28页 |
(一) 叙事风格 | 第19-21页 |
1. 追求意境之美 | 第20页 |
2. 蛮荒悲壮之美 | 第20-21页 |
(二) 叙事手段 | 第21-28页 |
1. 影像造型:抒情意境贯穿始终 | 第22-27页 |
2. 声音造型:突出西藏精魂“境界” | 第27页 |
3. 语言:抒情诗式解说词,时代特点的字幕 | 第27-28页 |
(三) 叙事策略:“电视散文式”结构别具一格 | 第28页 |
三、20世纪80年代西藏纪录片叙事特点总结 | 第28-30页 |
第三章 20世纪90年代西藏纪录片叙事分析 | 第30-40页 |
一、概述 | 第30页 |
二、典型文本:《八廓南街16号》叙事分析 | 第30-37页 |
(一) 叙事风格 | 第30-32页 |
1. 日常生活中的政治现实 | 第31页 |
2. 段锦川式的“直接电影” | 第31-32页 |
(二) 叙事手段 | 第32-36页 |
1. 多元解读的摄像 | 第32-35页 |
2. 真实呈现的长镜头 | 第35-36页 |
3. 深刻画面,真实对白 | 第36页 |
(三) 叙事策略 | 第36-37页 |
1. 开放式的叙事结构 | 第36-37页 |
2. 隐退的人物,事件的浮现 | 第37页 |
三、20世纪90年代西藏纪录片叙事特点总结 | 第37-40页 |
第四章 21世纪西藏纪录片叙事分析 | 第40-58页 |
一、概述 | 第40页 |
二、典型文本:《西藏一年》叙事分析 | 第40-55页 |
(一) 叙事风格 | 第40-41页 |
1. 尊重民族与宗教信仰 | 第41页 |
2、深入记录,平衡叙事 | 第41页 |
(二) 叙事手段 | 第41-50页 |
1. 完美影像造型的运用 | 第42-49页 |
2. 身临其境的声音造型 | 第49-50页 |
3. 简短朴实的解说词 | 第50页 |
(三) 叙事策略 | 第50-55页 |
1. 群像化的人物与事件 | 第51-52页 |
2. 特征突出的人物形象 | 第52-54页 |
3. 无主观倾向地选择故事情节 | 第54页 |
4. 平行交叉的叙事结构 | 第54-55页 |
三、21世纪西藏纪录片叙事总结 | 第55-58页 |
第五章 新时期以来西藏纪录片叙事变化的内在机制及其发展方向 | 第58-66页 |
一、新时期以来西藏纪录片叙事发展概述 | 第58-59页 |
二、新时期以来西藏纪录片叙事发展的内在机制 | 第59-63页 |
(一) 20世纪80年代内在机制 | 第59-60页 |
1. 经济文化均有所突破 | 第59-60页 |
2. 政治上重视宣传 | 第60页 |
(二) 20世纪90年代内在机制 | 第60-62页 |
1. 文化上解放思想 | 第60-61页 |
2. 政治上重视真实 | 第61-62页 |
(三) 21世纪内在机制 | 第62-63页 |
1. 经济文化上满足大众需求 | 第62-63页 |
2. 政治上注重平衡理念 | 第63页 |
三、西藏纪录片未来发展方向 | 第63-66页 |
(一) 关注国家与民族形象塑造 | 第63-64页 |
(二) 注重国际文化交流 | 第64-65页 |
(三) 紧随时代发展,掌握历史文化解释权 | 第65-66页 |
结语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68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