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居住区规划论文

结合雨水利用的居住区自然式人工水景设计探讨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目录第7-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7页
    1.1 选题的背景第11-13页
        1.1.1 居住区人工水景的兴起第11-12页
        1.1.2 我国水资源的危机第12页
        1.1.3 我国城市雨水资源第12-13页
    1.2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第13-14页
    1.3 国内外发展现状第14-16页
        1.3.1 国外发展现状第14-15页
        1.3.2 国内发展现状第15-16页
    1.4 研究的素材和方法第16-17页
        1.4.1 研究的素材第16页
        1.4.2 研究的方法第16-17页
第二章 居住区自然式人工水景概念界定第17-25页
    2.1 人工水景的概念、范畴第17-21页
        2.1.1 居住区的概念第17页
        2.1.2 自然式水景的概念第17-18页
        2.1.3 人工水景的概念第18-21页
    2.2 自然式人工水景的概念及功能特征第21-23页
        2.2.1 美学功能第21页
        2.2.2 生态功能第21-22页
        2.2.3 社会功能第22页
        2.2.4 文化功能第22-23页
        2.2.5 拓展功能第23页
    2.3 自然式人工水景的营造原则第23-24页
        2.3.1 自然式人工水景的营造应该与地域特色相契合第23-24页
        2.3.2 自然式人工水景的营造应该与其它景观要素相协调第24页
    2.4 本章小结第24-25页
第三章 居住区自然式人工水景的现状研究、问题及设计影响因素分析第25-31页
    3.1 居住区自然式人工水景的现状研究第25-28页
        3.1.1 设计不考虑基地的实际情况,一味追求视觉效果第25页
        3.1.2 水处理技术单一第25-26页
        3.1.3 植物配置缺乏生态性的思考第26页
        3.1.4 后期维护不到位第26-27页
        3.1.5 人工水景新技术的应用第27-28页
    3.2 设计影响因素分析第28-29页
        3.2.1 环境因素第28-29页
        3.2.2 人为因素第29页
    3.3 居住区水资源现状第29-30页
        3.3.1 水资源的浪费第29-30页
        3.3.2 水资源的污染第30页
    3.4 可持续水景观念的引入第30页
    3.5 本章小结第30-31页
第四章 自然式人工水景结合雨水收集系统发展趋势研究第31-39页
    4.1 人工水景利用雨水资源的发展趋势探析第31页
    4.2 自然式人工水景利用雨水资源的可行性分析第31-36页
        4.2.1 雨水资源利用的相关理论第31-34页
        4.2.2 雨水资源利用的特点第34-35页
        4.2.3 雨水资源利用量的计算第35-36页
    4.3 雨水资源结合人工水景利用的相关实践案列第36-37页
        4.3.1 国外的案例第36-37页
        4.3.2 国内案例第37页
    4.4 本章小结第37-39页
第五章 引用雨水作为水源的自然式人工水景营造模式研究第39-51页
    5.1 引用雨水作为水源的自然式人工水景的设计原则第39-41页
        5.1.1 遵循自然地势、选址恰当第39页
        5.1.2 结合当地雨量数值、水景规模适宜第39-40页
        5.1.3 合理利用雨水资源,提高其利用率第40页
        5.1.4 生态性、系统性原则第40-41页
    5.2 引用雨水作为水源的的人工水景构成元素应用第41-49页
        5.2.1 引用雨水作为水源的人工水景选址设计第41-42页
        5.2.2 引用雨水作为水源的人工水景的基底设计第42-43页
        5.2.3 引用雨水作为水源的人工水景的驳岸设计第43-46页
        5.2.4 引用雨水作为水源的人工水景的植物选择第46-49页
    5.3 利用雨水资源的收集路径第49-50页
    5.4 本章小结第50-51页
第六章 引用雨水作为水源的自然式人工水景的案例实践第51-67页
    6.1 水印长廊居住区的项目概况第51-52页
    6.2 水印长廊居住区自然式人工水景的设计依据第52-56页
        6.2.1 所在地区的气候环境分析第52-53页
        6.2.2 所在地自然人文环境分析第53-54页
        6.2.3 水景空间划分分析第54-55页
        6.2.4 雨水量平衡分析第55-56页
    6.3 自然式人工水景的设计理念第56-58页
        6.3.1 遵循自然规律,引用雨水作为水源第57-58页
        6.3.2 突出低碳的运营理念,建立特色自然循环的水景第58页
    6.4 结合雨水利用的水景构成元素的应用第58-63页
        6.4.1 水源的收集路径第58-59页
        6.4.2 水景的基底材料与处理技术第59-60页
        6.4.3 水景的驳岸材料与处理技术第60-61页
        6.4.4 植物配置第61-63页
    6.5 本案水景的营造特色第63-65页
        6.5.1 丰水期与枯水期的效果第63-64页
        6.5.2 水景运营的低成本第64-65页
        6.5.3 水景设计的教育性第65页
    6.6 结语第65-67页
        6.6.1 主要研究成果第65-66页
        6.6.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70页
致谢第70-71页
附件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广州地区居住建筑东西向窗外遮阳构造设计研究
下一篇:面向交通诱导的城市路网分区及优化研究--以重庆市主城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