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微生物学论文

裂殖壶菌培养基优化、菌种选育及遗传转化体系的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章 综述第12-25页
    1 n-3 多不饱和脂肪酸研究进展第12-18页
        1.1 n-3 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分类第12-13页
        1.2 n-3 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理功能第13-15页
        1.3 n-3 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合成第15-17页
        1.4 n-3 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来源第17-18页
    2 裂殖壶菌研究进展第18-22页
        2.1 裂殖壶菌的分类及命名第18-19页
        2.2 裂殖壶菌的工业生产与诱变第19-20页
        2.3 裂殖壶菌的培养与微量元素第20-22页
        2.4 裂殖壶菌的遗传转化方法第22页
    3 Cre/loxP 位点特异性重组系统第22-23页
    4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23-25页
第二章 裂殖壶菌培养条件优化及诱变选育第25-41页
    第一节 微量元素对裂殖壶菌的影响第25-32页
        1 材料与方法第25-27页
        2 结果与分析第27-31页
        3 讨论第31-32页
    第二节 裂殖壶菌的诱变选育及其性状分析第32-41页
        1 材料与方法第32-34页
        2 结果与分析第34-39页
        3 讨论第39-41页
第三章 裂殖壶菌聚合酮酶 pks2 基因的克隆及分析第41-57页
    1 材料与方法第41-45页
        1.1 材料第41-42页
        1.2 实验方法第42-45页
    2 结果与分析第45-56页
        2.1 pks 2 中间部分 PCR 扩增及电泳结果第45页
        2.2 3’Walking 和 5’Walking 获得 pks 2 侧翼序列第45-46页
        2.3 测序结果第46-52页
        2.4 裂殖壶菌 PKS2 蛋白序列分子进化分析第52-53页
        2.5 PKS2 二级结构预测第53-54页
        2.6 PKS2 各结构域三级结构预测第54-56页
    3 讨论第56-57页
第四章 Cre/lox P 系统在裂殖壶菌基因转化中的应用第57-74页
    1 材料第57-59页
        1.1 菌种及质粒第57-58页
        1.2 主要生化试剂及试剂盒第58-59页
    2 方法第59-65页
        2.1 目的片段的 PCR 克隆及载体构建第59-60页
        2.2 质粒构建第60-62页
        2.3 裂殖壶菌电转化第62-63页
        2.4 第一步转化阳性克隆的 PCR 筛选第63页
        2.5 第二步转化阳性克隆的 PCR 筛选第63页
        2.6 重组菌落的荧光检测第63页
        2.7 重组菌落的 Southern 杂交检测第63-65页
    3 实验结果第65-73页
        3.1 质粒构建第65-68页
        3.2 第一步转化阳性克隆的 PCR 筛选第68-69页
        3.3 第二步转化阳性克隆的筛选第69-70页
        3.4 重组菌落的荧光检测第70-71页
        3.5 重组菌落的 Southern 杂交检测第71-73页
    4 讨论第73-74页
全文总结第74-75页
参考文献第75-80页
致谢第80-81页
个人简历第81页
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1-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庆盐碱地石油污染地区植物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研究
下一篇:多杀性巴氏杆菌lon缺失突变株的构建及生物学特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