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4页 |
1.1 研究背景以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3 论文安排及主要研究成果 | 第12-14页 |
第2章 仲裁量子签名基础知识和典型方案介绍 | 第14-29页 |
2.1 量子密码基础知识 | 第14-20页 |
2.1.1 状态空间和量子态 | 第14-17页 |
2.1.2 量子态的叠加性 | 第17页 |
2.1.3 量子纠缠 | 第17-18页 |
2.1.4 线性算子 | 第18-20页 |
2.2 量子测量 | 第20-22页 |
2.3 量子力学基本假设 | 第22-23页 |
2.4 仲裁量子签名的三类基本模型 | 第23-29页 |
2.4.1 GHZ态仲裁量子签名协议 | 第24-26页 |
2.4.2 Bell态仲裁量子签名方案 | 第26-27页 |
2.4.3 非纠缠态仲裁量子签名方案 | 第27-29页 |
第3章 对两类仲裁量子签名协议的安全性分析 | 第29-39页 |
3.1 基于Bell态的仲裁量子签名协议的分析 | 第29-32页 |
3.1.1 协议回顾 | 第29-31页 |
3.1.2 协议分析 | 第31-32页 |
3.2 基于混沌加密算法的仲裁量子签名协议的分析 | 第32-37页 |
3.2.1 相关概念 | 第32-33页 |
3.2.2 协议回顾 | 第33-35页 |
3.2.3 协议分析 | 第35-37页 |
3.3 结论和进一步讨论 | 第37-39页 |
第4章 基于链式CNOT操作的AQS协议设计 | 第39-49页 |
4.1 相关概念 | 第39-42页 |
4.1.1 链式CNOT加密 | 第39-41页 |
4.1.2 密钥控制的加密思想 | 第41-42页 |
4.2 基于链式CNOT操作的AQS协议设计 | 第42-44页 |
4.2.1 初始阶段 | 第42页 |
4.2.2 签名阶段 | 第42-43页 |
4.2.3 验证阶段 | 第43-44页 |
4.3 安全性分析和讨论 | 第44-48页 |
4.3.1 不可伪造性 | 第44页 |
4.3.2 不可否认性 | 第44-45页 |
4.3.3 等效密钥的安全影响 | 第45-46页 |
4.3.4 安全对比 | 第46-4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5章 具体应用背景下的离线仲裁量子盲双签名协议的设计 | 第49-60页 |
5.1 相关概念 | 第49-51页 |
5.2 离线仲裁量子盲双签名协议的设计 | 第51-55页 |
5.2.1 初始阶段 | 第51-52页 |
5.2.2 签名阶段 | 第52-54页 |
5.2.3 验证阶段 | 第54-55页 |
5.3 安全性分析 | 第55-57页 |
5.4 结论以及进一步讨论 | 第57-60页 |
第6章 全文总结和展望 | 第60-64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60-62页 |
6.2 展望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