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说明 | 第5-11页 |
中文摘要 | 第11-13页 |
英文摘要 | 第13-14页 |
前言 | 第15-27页 |
1.1 禽腺病毒(FAdV)概述 | 第15页 |
1.2 禽腺病毒发现与分类 | 第15-16页 |
1.3 禽腺病毒生物学特点 | 第16-21页 |
1.3.1 形态学及理化特性 | 第16页 |
1.3.2 基因组构成 | 第16-18页 |
1.3.3 主要蛋白及功能 | 第18-19页 |
1.3.4 流行病学 | 第19-21页 |
1.4 禽腺病毒的诊断与检测 | 第21-24页 |
1.4.1 临床诊断和病理解剖 | 第21-22页 |
1.4.2 病原学诊断 | 第22页 |
1.4.3 血清学诊断 | 第22-23页 |
1.4.4 分子生物学检测 | 第23-24页 |
1.5 弱毒疫苗中外源病毒污染的现状与危害 | 第24-25页 |
1.6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5-27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7-40页 |
2.1 试验材料 | 第27-28页 |
2.1.1 细胞 | 第27页 |
2.1.2 毒株及菌种 | 第27页 |
2.1.3 疫苗 | 第27页 |
2.1.4 主要试剂及其配制 | 第27-28页 |
2.1.5 主要仪器 | 第28页 |
2.2 PCR结合核酸斑点杂交技术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其应用 | 第28-34页 |
2.2.1 禽腺病毒FAdV-N22株的扩增与定量 | 第28-29页 |
2.2.2 引物和探针的设计与合成 | 第29页 |
2.2.3 禽腺病毒FAdV-N22分离株DNA的提取 | 第29-30页 |
2.2.4 DIG标记核酸探针的制备与杂交反应 | 第30-33页 |
2.2.4.1 PCR扩增 | 第30页 |
2.2.4.2 PCR产物的纯化与回收产物的连接 | 第30-31页 |
2.2.4.3 F-1300连接产物的转化 | 第31页 |
2.2.4.4 F-1300质粒的提取 | 第31-32页 |
2.2.4.5 FAdV-1300标准品浓度计算 | 第32页 |
2.2.4.6 探针的制备与杂交反应 | 第32-33页 |
2.2.5 核酸斑点杂交反应的条件优化 | 第33页 |
2.2.6 标记探针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检测 | 第33-34页 |
2.2.7 PCR结合核酸斑点杂交检测方法的应用 | 第34页 |
2.2.7.1 人工模拟禽弱毒疫苗FAdV污染的检测 | 第34页 |
2.2.7.2 对疑似禽腺病毒感染的临床病例病变组织的检测 | 第34页 |
2.2.7.3 应用PCR结合核酸斑点杂交技术检测某产蛋下降鸡群中FAdV的感染 | 第34页 |
2.3 TaqMan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应用 | 第34-37页 |
2.3.1 引物设计与合成 | 第34-35页 |
2.3.2 质粒标准品的制备 | 第35页 |
2.3.3 TaqMan荧光定量PCR条件的优化 | 第35页 |
2.3.4 标准曲线的建立 | 第35-36页 |
2.3.5 TaqMan荧光定量PCR敏感性试验 | 第36页 |
2.3.6 TaqMan荧光定量PCR特异性试验 | 第36页 |
2.3.7 TaqMan荧光定量PCR重复性和稳定性试验 | 第36-37页 |
2.3.8 TaqMan荧光定量PCR在检测弱毒疫苗FAdV污染中的应用 | 第37页 |
2.4 微滴式数字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应用 | 第37-40页 |
2.4.1 微滴式数字PCR的实验步骤 | 第37-39页 |
2.4.1.1 样品和反应体系准备 | 第37-38页 |
2.4.1.2 微滴式数字PCR仪QX100微滴生成 | 第38页 |
2.4.1.3 荧光定量PCR反应 | 第38页 |
2.4.1.4 QX100仪器的微滴读取 | 第38-39页 |
2.4.2 微滴式数字PCR反应条件的优化 | 第39页 |
2.4.3 微滴式数字PCR检测FAdV-4质粒标准曲线与敏感性性试验 | 第39页 |
2.4.4 微滴式数字PCR的特异性 | 第39页 |
2.4.5 ddPCR在检测弱毒疫苗FAdV污染中的应用 | 第39-4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0-53页 |
3.1 PCR结合核酸斑点杂交检测方法的建立 | 第40-41页 |
3.1.1 PCR结合核酸斑点杂交反应条件的优化 | 第40页 |
3.1.2 PCR结合核酸斑点杂交的特异性试验 | 第40页 |
3.1.3 PCR结合核酸斑点杂交的敏感性试验 | 第40-41页 |
3.2 PCR结合核酸斑点杂交检测方法应用 | 第41-42页 |
3.2.1 人工模拟禽弱毒疫苗FAdV污染的检测 | 第41页 |
3.2.2 标记探针对临床病例病变组织的检测 | 第41-42页 |
3.2.3 PCR结合核酸斑点杂交对某产蛋下降鸡群腺病毒隐性感染的检测 | 第42页 |
3.3 TaqMan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 第42-45页 |
3.3.1 反应条件的优化 | 第42页 |
3.3.2 标准曲线的建立 | 第42-43页 |
3.3.3 荧光定量PCR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可重复性试验 | 第43-45页 |
3.3.3.1 荧光定量PCR检测与普通PCR的敏感性比较 | 第43-44页 |
3.3.3.2 荧光定量PCR检测的特异性 | 第44-45页 |
3.3.3.3 荧光定量PCR检测的可重复性 | 第45页 |
3.4 TaqMan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应用 | 第45-46页 |
3.4.1 人工模拟禽弱毒疫苗FAdV污染的检测 | 第45-46页 |
3.5 数字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 第46-50页 |
3.5.1 ddPCR反应条件的优化 | 第46-47页 |
3.5.2 微滴式数字PCR检测FAdV-4质粒标准曲线生成 | 第47-49页 |
3.5.3 禽腺病毒ddPCR方法敏感性试验 | 第49-50页 |
3.5.4 禽腺病毒ddPCR方法特异性试验 | 第50页 |
3.6 禽腺病毒4型微滴式数字PCR检测方法的应用 | 第50-52页 |
3.7 不同检测方法检测疫苗中污染FAdV-4的比较 | 第52-53页 |
讨论 | 第53-55页 |
结论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