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3页 |
1.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 第10-11页 |
1.1.2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1-13页 |
1.2 齿轮传动系统的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2.1 齿轮动力学研究现状 | 第13页 |
1.2.2 齿轮故障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2.3 嵌入式传感器故障诊断研究现状 | 第15页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5-18页 |
第二章 基于APDL的齿轮有限元建模 | 第18-32页 |
2.1 有限元法基础 | 第18-19页 |
2.2 齿轮的实体建模和网格划分 | 第19-29页 |
2.2.1 导入CAD模型 | 第19-20页 |
2.2.2 参数化与图形界面相结合建模 | 第20-21页 |
2.2.3 渐开线曲线方程 | 第21-22页 |
2.2.4 齿轮实体模型的建立 | 第22-29页 |
2.3 齿轮的加载和约束 | 第29-31页 |
2.3.1 静力学计算齿轮啮合刚度的相关设置 | 第29-30页 |
2.3.2 动力学振动分析的相关设置 | 第30-3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有无剥落齿轮的啮合刚度对比分析 | 第32-46页 |
3.1 齿轮啮合刚度计算理论 | 第32-35页 |
3.1.1 齿轮啮合刚度计算 | 第33-34页 |
3.1.2 单齿啮合刚度模型 | 第34页 |
3.1.3 双齿啮合刚度模型 | 第34-35页 |
3.2 齿轮单双齿啮合区理论 | 第35-39页 |
3.2.1 齿轮重合度?? | 第36-38页 |
3.2.2 单双齿啮合区长度分布 | 第38-39页 |
3.3 齿轮啮合刚度的计算 | 第39-4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第四章 基于齿轮动力学的故障齿轮诊断分析 | 第46-62页 |
4.1 直齿圆柱齿轮副啮合振动分析模型 | 第46-47页 |
4.2 齿轮的振动机理 | 第47-50页 |
4.2.1 轮齿的啮合振动 | 第47-48页 |
4.2.2 齿轮异常及其振动特性 | 第48-49页 |
4.2.3 齿轮损伤加剧振动 | 第49-50页 |
4.3 LS-DYNA分析理论 | 第50-53页 |
4.3.1 隐式与显式对时间积分 | 第50-52页 |
4.3.2 LS-DYNA分析问题的一般步骤 | 第52-53页 |
4.4 显式动力学分析设置过程 | 第53-55页 |
4.4.1 前处理相关设置 | 第53-55页 |
4.4.2 建立齿面与齿面接触 | 第55页 |
4.5 加载与求解 | 第55-56页 |
4.6 仿真结果分析 | 第56-58页 |
4.6.1 正常齿轮与故障齿轮啮合力仿真分析 | 第56-57页 |
4.6.2 正常齿轮与故障齿轮同一位置振动信号分析 | 第57-58页 |
4.7 不同齿轮上距离剥落相同距离处的振动信号分析 | 第58-61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五章 仿真结果的试验设计与验证 | 第62-72页 |
5.1 试验系统设计 | 第62-64页 |
5.1.1 试验平台 | 第62-63页 |
5.1.2 齿轮面点蚀剥落的物理模拟 | 第63-64页 |
5.2 试验的具体操作 | 第64-65页 |
5.3 试验信号验证 | 第65-67页 |
5.4 试验信号频谱分析 | 第67-70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0-72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2-74页 |
6.1 总结 | 第72-73页 |
6.2 展望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
致谢 | 第78-8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