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论文--中国论文--地方文化与文化事业论文

面向水生态文明的上海市水资源管理及水文化建设途径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1 绪论第16-23页
    1.1 研究背景第16-17页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7-20页
        1.2.1 水生态文明概念及表征指标第17-19页
        1.2.2 地名文化景观第19-20页
    1.3 研究意义与目的第20-21页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21-23页
        1.4.1 研究内容第21-22页
        1.4.2 技术路线第22-23页
2 基于内容分析法的水生态文明的基本概念与表征指标第23-33页
    2.1 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第23-24页
    2.2 水生态文明基本概念辨析第24-27页
        2.2.1 基本概念量化分析与信度处理第24-26页
        2.2.2 水生态文明基本概念辨析第26-27页
    2.3 水生态文明表征指标探究第27-32页
        2.3.1 表征指标提取与量化分析第27-30页
        2.3.2 水生态文明表征指标探究第30-32页
    2.4 小结第32-33页
3 基于量化考核指标的上海水资源管理成效评价第33-60页
    3.1 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第33-37页
        3.1.1 数据来源第33-34页
        3.1.2 研究方法及步骤第34-37页
            3.1.2.1 评价指标量化统计分析第34-35页
            3.1.2.2 综合成效分析:基于物元分析法第35-37页
    3.2 评价指标量化统计分析第37-57页
        3.2.1 评价指标选取第37-38页
        3.2.2 评价对象及目标值第38-41页
            3.2.2.1 评价对象第38页
            3.2.2.2 评价目标值第38-41页
        3.2.3 评价指标统计分析第41-55页
            3.2.3.1 水生态环境保护类:各区差异明显,建设成效较差第41-46页
            3.2.3.2 水资源开发利用类:建设情况普遍较好,特大型取用水户上升趋势明显第46-53页
            3.2.3.3 水管理制度保障类指标:提前完成目标值,整体建设成效突出第53-55页
        3.2.4 综合得分统计分析第55-57页
    3.3 基于物元分析法的综合建设等级及对策建议第57-59页
        3.3.1 综合建设成效等级评价:突出第57-58页
        3.3.2 对策建议第58-59页
    3.4 小结第59-60页
4 基于地名文化景观视角的上海水文化建设途径探讨第60-79页
    4.1 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第60-61页
        4.1.1 数据来源第60页
        4.1.2 研究方法第60-61页
    4.2 上海市水文化地名统计分析第61-66页
        4.2.1 地名数量统计第61-62页
        4.2.2 各关键字出现频次统计第62-66页
    4.3 上海市水文化地名的空间分析特征第66-74页
        4.3.1 水文化行政区划名空间分布第66-69页
            4.3.1.1 核密度分布:中心城区密度较大,受人类经济社会活动频繁程度影响较深第66-67页
            4.3.1.2 区域空间分布:集中于以淀山湖为核心的上海西部以及面积较大、水系发达的街道第67-68页
            4.3.1.3 区域空间占比对比:靠河、湖、海区域占比较高,受区域水文条件影响较大第68-69页
        4.3.2 水文化道路名空间分布第69-71页
            4.3.2.1 网格空间分布:多分布于中心城区及淀山湖、黄浦江周边空间地带第69-70页
            4.3.2.2 区域空间分布:占地面积较大、水系丰富的郊区街道普遍较多第70-71页
        4.3.3 关键字空间分布特征:与上海地域文化和水文条件呈明显相关性第71-74页
    4.4 基于地名文化景观视角的水文化建设途径第74-77页
        4.4.1 基于地名文化景观的水文化建设内在机制第74-76页
        4.4.2 地名文化视角下水文化建设的具体对策建议第76-77页
    4.5 小结第77-79页
5 研究结论与展望第79-82页
    5.1 主要结论第79-80页
    5.2 不足与展望第80-82页
        5.2.1 研究不足第80-81页
        5.2.2 研究展望第81-82页
参考文献第82-89页
致谢第89-90页

论文共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下一篇:中国茉莉花文化研究